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 (第2/3页)
科考,这里也不再有马,沙洲四周便成了桂林人捉鱼仔的鸟排集中停泊之地,于是马洲更名为鹭鸶洲。洲上的沙子,适合种植萝卜,因此也有人喊它萝卜洲。直到大前年,张洁斋上岛架上罗盘察看之后,认为南是伏波山,北是木龙洞,于是提议首创了一个更好的名字,伏龙洲。”徐启明说:“我们当时还开张洁斋的玩笑,或者百年之后,张洁斋之名早随飞灰烟灭,可张洁斋金口命名的伏龙洲必定流传千古。”
听着徐启明侃侃而谈,莫敌知道这肯定不是今天聊天的重点,徐启明找自己过来,不是为了如此漫无边际的闲聊。不过徐启明说的东西有趣,莫敌也极有兴趣的听了下去。
“当年张洁斋在伏龙洲上建公馆,也算是煞费苦心。”徐启明说:“这家伙乘小船登上沙洲,浏览了一周后,口出一首打油诗:南北长河又宽平,东岭西岗三两层;左右宅前来相顾,儿孙定出武官人。天纵你不要问我怎么会记得这首粗陋不堪的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在桂林的流传度相当的广,因为这首诗的流传,在张淦之后,又有不少人来到岛上建公馆,还有人提出要建一座与花桥相对映的风雨桥接通日门门楼,直进大寺街,与八桂堂、木龙洞,铁佛塘相映成趣。”
莫敌笑了,这个地方,他看不上,每年涨水便提心吊胆,还不如自己住在斗姆巷来得稳当。当年张淦从洲子的北头走到南尾,勘出子午线;再从洲子的东边横到西边,定出酉卯线;又测出巽艮乾坤的四隅四线。觅龙、察砂、观水、选向,经过好一阵踏勘,才选出吉穴。如果知道莫敌心里所想,估计张淦会气得吐血三升。
张淦在伏龙洲上选穴,也是一波三折,先是选中了洲中心偏北的一处定为穴位,总觉得不妥,环顾四周,只见那座象征着王气的紫金山(即独秀峰)正东有一仞尖角直射过来。“不妥,这尖仞势有冲煞,会有丧妻害母之煞气,不可为!”弃穴另择,顺着子午线向南勘察下去,终于选中洲上偏南一处作为吉穴。
奠基柱子打下去,张淦又发现伏波山底还珠洞的洞口,犹如张开的大口,有吞人之势,他忙喊道:“还是不可为!” 问题是伏龙洲弹丸之地,此不可为彼不可为,到底何处可为!正在犯难之时,他突然想起了一招“辟邪之术”。他决定,将来在南去的洲尾建造一堵影壁或照墙,再嵌入“泰山石敢当”一石,刹住那扑来的大口。他觉得一切吉忌都已考虑周全,便命令打下四个爪形桩子,又砌成一个六尺见方的“亚“字形龟台为奠基。说是以龟建台,可永镇兆基神灵。
“洁斋将军之才,明谙风水,暗通阴阳,有神鬼莫测之智。”莫敌笑道。
“张洁斋也有失算之时。”徐启明摇摇头,说:“在年初的立煌事变中,张洁斋的处理方式就十分不妥,固步自封,援助不力。经过这小半年的讨论,第五战区建议,调张洁斋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司令,排名在刘和鼎之下。大家一致认为,这完全是明升暗降,如果张洁斋再无突出表现,只怕前途将止步于此。”
莫敌望了望张公馆那古铜色的大门,再望了望身边的大照壁,暗暗叹息了一声:照壁再大,也挡不住还珠洞那张大嘴,而还珠洞里的试剑石,分明成了一颗锋利的犬齿。
“我会前往六安独山,奉命接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