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换防(二十六) (第2/3页)
霍尔丹给受伤士兵吸氧,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在西方,氧疗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然而,在遥远的东方,除了一些受西方教育较深的学院派人仕和大医院,这门学科还不为人知。在安徽,也只有二十一集团军总医院才有氧疗。
靳同轩让之前留在庐江东绿营的汽车立即赶到三河,他则用一辆马车,亲自把莫敌送到三河,莫敌的卫队和野补团的军医随同前往。
利用在三河等车的那段时间,靳同轩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造了一个电解水的取氧器,他利用警卫队的手摇发电机为电源,通过电瓶整流后,用电缆线接进一个陶瓷水缸,在水缸口,两个倒扣的竹筒为集气口,阴极出来的是氢气,任其飘散,阳极竹筒的顶端开了一个小口,接上一条输液用胶管,把还原出的氧气输送到莫敌的鼻孔。氧气如同一只看不见手解开了勒在莫敌脖子上的绳子,呼吸困难的莫敌立即缓和了过来。
从三河到舒城,从舒城到六安,从六安到立煌,汽车走了一天一夜。莫敌到达二十一集团军总医院时,只剩半条命。总医院的医生被靳同轩的土造电解水仪器惊呆了, 一致认为,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莫敌早就完蛋了,
进了医院,医生判定,莫敌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缺氧,但是问题不大,醒来只是时间问题,果然,在入院的第四天,老天开了眼。莫敌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人都放下心来,这个家伙,没有因为昏迷了六天变傻。
靳同轩告诉莫敌,巴洋河的战斗,因为毒气弹而不了了之,四艘军舰沉了一艘,正常的那艘运兵船拖走了另一艘,已经进入到钟鼎鼐二营埋伏圈的炮艇也没有被袭击,钟鼎鼐是个很能审时度势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据从江北返回的钟良报告,日军的损失不少,在江北登陆的五百多日军,基本上没有太多生还,至于江中那一艘运兵船上的日军,死的比活的多,两艘炮艇,沉了一艘,另一艘也带着伤。野补团的伤亡不大,集中在江南岸的下面阵地,主要是机枪手和观察员,至于毒气弹,没有造成死亡,毒晕的最严重的就是莫大团长。
李本一那边,因为援军被打退,沈席麟部强行突围,双方打得十分惨烈,最后只有部分敌军得以逃脱。与李本一预料中一样,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沈席麟伤亡巨大,138师的损失也不小,特别是赵学良率领的413团,负责堵截,成了敌军突围的重点方位。413团有相当部分人员是上次俘虏的李仕贵旅人员,第一次参战,经验不足,但是在死亡面前,还算英勇,参战人员,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其次是李丕成的412团,他从侧面包抄宫田部,与宫田部发生缠斗,伤损过半。138师此役之后,减员严重。为了加强舒城的防务,韦介伯部与李丕成部退往舒城,谢骙率野补团残部返回但家庙,赵学良回转万佛湖。
昨天,消息传来,李柏成部已经返回深沟铺。罗卫则率野补团进驻庐江东绿营,负责庐江的防务,这个结果让庐江县长凌前锋十分满意,送去了猪羊给罗卫洗尘。
莫敌点点头,对靳同轩说,自己这次中毒,比上一次在潜水边更严重,只怕短时间内不能回到岳西。为了不耽误野补团的日常管理,请靳同轩代为报告,辞去176师野补团团长一职,由罗卫接任。
靳同轩在莫敌的病床头拿过一张床历纸,一挥而就,准备在韦永成来的时候,正式上交,韦永成作为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