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换防(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三章 换防(五) (第2/3页)

怎么打,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不要把战火烧庐江城。”凌前锋说:“王宪林这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这一条他执行得很彻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哪怕跑是死路一条。在我看来,胜者为王,只要是胜者,进入庐江,我都欢迎。不要跟我说什么大义,为了大义把庐江百姓的生存之本全部砸掉,我是不干的。”

    龚庆元有点不理解,想跟凌前锋争辩两句,看到莫敌在轻轻的摇头,也就压制住自己,不再多话,端起酒杯,敬了敬凌县长,一口干下。杯里的庐江醇酒是高度粮食酒,酒劲不低,龚庆元一口吞下,脸色顿时红润了许多。

    龚庆元不理解凌前锋的意思,莫敌却是非常理解,抗战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中国战局十分糜烂,物资匮乏,人心涣散,到处充斥着亡国之调,在日伪顽杂花地带,能有凌前锋这种一心为民的县长,已经难能可贵。

    “南面之敌不用考虑。”莫敌说:“我可以保证,在这边战役结束,他们也走不到庐江。即使走到庐江,也会恢溜溜的回去。东西之敌也不用担忧,刚才李广兄的口气,已经是成竹在胸。唯一有变数就是北路,我没有跟沈席儒的部队打过交道,不知道深浅。之前在三河有412团的一个营,凭这一个营挡住一个旅是不可能的,即使加上三河地利也不现实,起码要有一个团才能挡一挡,如果有两个团,借助三河的地利优势,才能让敌军止步于三河。两个团也不是没有,舒城何述圣上校的412团,庐江东老绿营的颜俊隆野补团。 我们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你是想通过176师来对付南来之敌么?”龚庆元问。

    莫敌点点头,说:“周雄的528团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一会我就向军部报告,调176师野补团出岳西,有了528团和176师野补团,刘作欣的第十一旅,不难对付。”

    “把野补团从岳西抽出,调往桐东,时间来得及吗?”龚庆元有点担心。

    “没有问题,让岳西兵站派车送,岳西交通局有三十多辆汽车,一次就能把三个营全部运到桐城,肯定能抢在建国军之前赶到庐江以南的桐东钱桥。”莫敌说到这里,才担忧的说:“只是这样一来,汽油的消耗就大了,不知道这一次的收获如何,能不能得回出兵的本钱。”

    听到莫敌的计算,龚庆元忍不住笑了,这才是他认识的莫老大,在蜈蚣山,在津浦路南,莫敌打仗更像是在做生意,不计较作战的胜负,更多的是计算付出与收获的多少。这一点,莫敌与李本一完全不同,李本一完全是个杀材,只要战胜,不计成本,接下事的冶父山之战,413团和414团能有多少人活下来,龚庆元不敢估算。莫敌一边与龚庆元闲聊,一面让人把电报发向军部,把情况进行说明,请求军部指示。

    见莫敌和龚庆元聊的话题有点沉重,凌县长也没有了喝酒的兴致,毕竟三面大军压境,对于庐江不是什么好事,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他的希望,插话说:“我之前拆庐江城墙时,城头有一些前清光绪时铸造的红衣大炮,不知道还能不能用,硝石*庐江是有的,如果能用,可以运到三河,隔河架好,如果敌军强行渡河,这个红衣大炮一打一大片,只怕威力不小。”

    莫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