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六) (第2/3页)

真正丢脸了。

    等到中午,乡民弄了一些馒头稀饭,也给了孙诚们各人一份,有了吃食,孙诚们的心安定了不好,看起来这些还真是一些真正的乡民,不是王占林放在各地的民团组织。

    “连长,真没有想到,会在阴沟里翻船,栽在乡民们手里。”孙诚苦笑着对胡连长说。坐在院子里,太阳光晒得周身发热。昨天孙诚和胡连长率领的连部到得最早,两天的路程他们取了巧,前天晚上走到了钓鱼台,昨天一大早,在钓鱼台租了一辆骡车,下午两点就到了冶父山西山脚。相对半夜才到的几个小组,轻松了许多。

    “我在明光一带抗日打了几年,到过赤区,也到过日占区,这样的乡民,还是头回遇到,对国民态度之恶劣,罕见。”胡连长也大摇其头。

    参谋处调来协助工作的作战参谋插话说:“庐江近年被南京伪汪政府影响严重,受到毒害较深,出现这种情况不算反常,说明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胡连长裂了一下嘴,明显对这种高调不感兴趣,在他看来,目前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脱身,最差也不能被这些乡民当成俘虏上交王占林。他是心里藏不住话的人,立即就把问题提给了孙诚。

    孙诚摇摇头,说:“估计不会,从这里到庐江不过十里路远,走路两个小时,如果有马车或者骑马,速度会更快,如果要上报庐江守备团,早就有人来了,不会等到现在。再一个,对方虽然讨厌我们,可态度并不差,没有打没有骂,刚才我要求去拉尿,也很客气同意。我估计有两种可能,一是等待我们外出执行任务的人回来,一网打尽,一是等我们外出的人回来,一起赶走,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胡连长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也就放下心来。

    孙诚估计的不错,不管是一网打尽还是一起赶走,首先是要等所有的人十九个小组全部回来。

    下午三点多一点,第一组回来了。

    让孙诚和胡连长傻眼的是,第一组的三个人竟然是乡民背回来的。

    把人扔在孙诚面前,中年汉子问,是不是你们的人?胡连长使劲点头。有人送过来一盆水,给每人喂了一碗,再用毛巾把打得鼻青眼肿的头上的血迹和泥块擦去,三人总算回过了气,带队的是李本一卫队的人,看到胡连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带着哭声的诉说,东一句西一句,好不容易才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我们三个,在去庐江的路上,捡到几个破碗,又正好看到几根竹棍,正好合适,就扮成了乞丐。”哭声中的诉说。

    一听这话,孙诚就知道悲剧了。面前这三位,虽然不是牛高马大,但是也算体壮腰圆,这种壮汉扮乞丐,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我们进了城,先去打听市场,市场很好找,随便一问就找到了。”哭声继续诉说。

    孙诚点点头,不错,这是他说过的,在城市里打听消息,最好的是几个地方,一是茶楼,二是酒馆,三就是交易市场。

    “我们在市场里,看到一辆马车,两个建国军士兵正在往车上装买好的菜,就跟着马车离开了市场,到了城东的军营。”继续哭诉。

    这个想法不错!孙诚暗自点头,能够顺藤摸瓜,找到军营位置,很有侦察兵的眼光。

    “我们在那里一呆就是两个小时,想看看进进出出的都有一些什么军衔的军官。”哭诉声越来越清楚,哭声少了很多。

    “不错不错!”孙诚大赞出声。心想,学了一招,和平建国军,营长一般都是少校,团长大多是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