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战余(五十四) (第2/3页)

鱼台一带,这样一算,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元朝末年,这里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大军逐鹿天下的战场,因为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百姓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土地被大量抛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被称为“茅滩场” 。明朝建国后,这里成了军马场,“茅滩场”也被人们谐音改称为“毛坦厂”。小镇虽然不大,却很有风格,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街,走在低矮破旧的巷子里,看着身边独具风格的建筑,莫敌十分自在。

    “军爷,买只*?”有人在一边小声的询问,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莫敌把眼光从小土砖楼的的拱顶上转到了侧后方,一个老者,衣着褴褛,身边放着两个竹子编成的鸡笼,鸡笼里有五六只大阉鸡。

    “多少钱?”莫敌一想,正好晚上没有菜,买上两只,打牙祭。因为没有统一的军营,李本一安排莫敌带着卫队住在村口的一家民居里,民居为两进大瓦房,前院有很大的院落,卫队在院落里扎下帐篷,莫敌则被主人安排在耳房里。房主的前院有一个办大事才用的灶间,一整理就是大厨房,很方便,可以开伙,还不会影响到房主的正常生活。不如弄上点小菜,请龚庆元过来坐坐,也好抒发感慨,聊聊这两年发生的事情。

    老者报了个价,很公道,鸡是山上散放的,很壮实,一看就是好吃的那种。莫敌问老者,为什么这个镇子里没有人养鸡,老者告诉他,本地农不成农牧不成牧,口粮严重不足,养活人都不容易,更何况畜牲。只有山边的人,把鸡散养在野外,不用粮食,只是长得比较慢而已。

    莫敌这才意识到之前走在小街的鹅卵石路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原来脚下很干净,不像其它地方,遍地鸡鸭粪便,污水横流。让卫队长带着老者把两笼鸭全部送到自己住的地方,全部买下。接下来几天,呆在这个地方,要全靠这几只鸡改善生活了。

    炖上鸡,在镇上唯一的小杂货店里买了两斤酒,让卫兵去请龚庆元,重点交待,不能惊动李本一。莫敌不知道这个地方算不算李本一的军营,如果算,李本一照例是不喝酒的。一旦把他叫来,他不喝也罢了,还连累自己看着鸡肉吃干饭,有菜无酒伤心,有酒不让喝更上火。莫敌对于禁酒这条军令的执行比李本一要灵活得多,只要不坏事,他不反对在军营里喝酒,相反,他不主张到军营外面喝,在营里喝多了,直接关禁闭,在外面喝多了,惹出事来,首尾太多。

    “我估计李广兄的计划是在这里汇齐刘青龙全团后,立即开拔。”两人对饮一杯后,莫敌说。

    “你的意思是此地不宜久留?”龚庆元问。

    莫敌点点头。

    龚庆元不同意莫敌的意见,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地点之前,此地也算不错。”

    莫敌笑了,问:“能住多久?从蚌埠弄来的粮食吃光之前,如果不能找到一个补充之地,刘青龙的团还能在这里呆得下去?”

    龚庆元楞了一下,也笑了,说:“我忘了,这个地方属于第七军。”

    “你们今天下午商量了半天,不会什么名堂没有商量出吧?”莫敌有点意外,作为参谋长,走就走,留就走,怎么能这么拖泥带水,一点谱都没有。

    “打王占林是必须的,但是由谁打,打了归谁,没有搞明白。”龚庆元说到这里,反问了一句:“天纵,如果由你来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