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战余(四十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战余(四十八) (第2/3页)

的本色。

    僧侣有僧侣的本色,军人也应有军人的本色,望着张义纯的墨宝,莫敌沉默了。张义纯的墨宝并不出色,中等偏上,过于追求军人的锋芒,反而显得不够中庸。莫敌对书法的理解是具有个人特色,在个人特色中只要反衬出传统道意,就是好字,张义纯的这四个字个人特色是够了,书法的道意反而落了下乘。

    沿着学堂走了走,周围的千年臭檀树,虽不十分巨大,却是当年赵和尚所手植,算算宋开宝年到今,已是千年,若是当年留下,也算是一景了。臭檀,也称吴萸,深秋落叶,光杆度冬,一岁一枯荣,春天一到,便能抽出新芽,六七月开花,九十月结果。种子黑色,具光泽,性大热,可入药,是吴萸当归丸、木瓜吴萸煎两剂汤药的主要成份。唯一的那棵银杏树却十分巨大,高达十丈,腰围三丈,枝干张牙舞爪,很是威风。莫敌围绕古树走了几圈,吟诵着庙堂侧面赵和尚留下的诗:“陈桥告捷隐空门,古佛堂中念佛经;李广功高堪是梦,子房修道济生灵。”这位赵和尚应该是一位宋朝的皇室子弟,或者还曾参加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兵变成功,杯酒释兵权,他便遁入空门来到这里诵经礼佛,不求李广功高,只愿效仿留侯,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静居行气,广济生灵。作为军人,他并不认可这位赵和尚,面对外族侵略,正是我辈奋勇杀敌之时,即使血尽沙场,亦为善终。他更欣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为边疆稳定而挺身出征,虽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最后因失道误期,含恨自刎,却留下了千古英名。自己也是一样,只求杀敌,不求建功,至于功高与否,且留予后人评说。

    从庙堂出来,莫敌回到学堂侧面的驻地,正想钻进帐篷等开饭,却被人一把搂了个正着。

    莫敌扭头一看,笑了,是李柏成,四十八军炮团团长李柏成。

    “老大,大不够意思了,到了军部,竟然不找我。”李柏成叫道:“三天前看到通知你来军部的电文,就开始翘首以待,三天下来,真是望眼欲穿。如果不是炮团的人认出你们的人的圩场上买菜,我还不知道你已经到了。”

    “本来想去找你的。”莫敌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在铜锣寨,遇到一位老者,说了一些深沟铺的故事,上了心,一到古佛堂就直接到了这里,心想,反正明天才去军部报到,先给自己放个小假,参观参观这座古佛堂。”

    “想看庙堂,明天我陪你去看决心庵,那里比这里有看头。”李柏成说:“那里群山环抱,叠翠藏珠;环视四周,茂林修竹;远眺奇峰,心旷神怡。庙前有一口大塘,每当天朗气清之夜,月照波心似颗珠,银光四溢,美不胜收。”

    “在哪里?马上带我去看。”莫敌大叫道,拉起李柏成就往外走,问道:“这种大寺,香火一定很旺吧?”

    “屁!冷火消烟。”李柏成说:“三年前,138师驻扎在这里,有个恶棍为了想吞食决心庵的庙产,私下买通一位姓王的年青外来尼姑,咬定庙里的主持僧人伍和尚是汉奸,军法处把伍和尚给杀了,庙产被全部瓜分,只留一个叫王祥云的居士守庙,为佛像烧香换水,其余大小和尚一律返俗。”

    “那就算了,没有和尚的庙,能有什么看头。”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