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战余(四十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战余(四十七) (第2/3页)

躯干上,大衣领子竖着,风吹得乱摆。山里的风比山下更刺骨,虽然清新却带着寒意,卫队弟兄们搬了几块石头,请莫敌和甲长围坐在篝火边。

    “这个地方叫铜锣寨,我在路上听人说是因当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不是是否确切。”莫敌问道。

    “那是扯卵蛋的,文人们瞎编。”甲长说。

    “呵呵呵呵,前辈不是读书人么?”莫敌听他说得粗鄙,笑了,说:“哦,那这个名字是何由来?”

    “那还是明朝末年。”甲方在他的长烟杆上压了一锅烟丝,伸到篝火边点着,吸了两口,喷出浓浓的烟,说:“当年张献忠打下六安后,趁势而上,轻轻松松就拿下了霍山。攻克霍山后,却进攻不了铜锣寨。当地的乡人以山寨为隘守,流寇一到,守山人就敲锣报敬警召人,面对乡人居险守卫,流寇无奈,只得退去。后来,就有了铁打铜锣寨,纸糊六安州之说,这个铜锣寨也就定下名来。”

    “八大王居然还有进攻霍山的故事!”莫敌笑道:“不过这个地方,山峦险峻,的确易守难攻。如果是沿漫水河往上游打,一百人能守住一千人的进攻。”

    “这位能用兵,应该是位长官!”甲方听莫敌的口气,问道:“请问贵姓?”

    “我姓莫,叫莫敌。”莫敌回答:“这几年在安庆西六县呆的时间比较多,霍山来的少。”

    “莫敌莫长官。”甲长似乎想起了什么,惊道:“可是天下莫敌的莫团座?”

    “过奖了,都是坊间的夸大传说,纵观天下,遥望古今,谁人能够无敌。”莫敌笑道:“当年不可一气的八大王张献忠也照样折于鳌拜鳌少保箭下。”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一而语。”甲长不同意莫敌的意见,说:“八大王与鳌少保,同是骑马打仗,同是弯弓射箭,同是刀枪剑戟,谁死谁活,那是技不如人。如今日寇来犯,则大不相同,彼携坚船利炮,快枪利刀,来势汹汹。反观我国,无枪炮之利,无弹药之猛,即便与日寇角力,也未必能胜。所持仗者,山川之利也。莫将军能借西六县山水之利,数歼入侵之敌,保六县平安,实国之干臣民之英杰也。”

    “前辈说的不错,我堂堂中国,幅员辽阔,有山川之险,有草木之佑,无时无地,不能为侵略者掘一坟场,我为军人,更应赴汤蹈火,死而后已。”莫敌说。

    甲长站起来,指着黑漆漆的远空,说:“民国二十七年中秋,日军进犯霍山之役,不知莫将军是否参战?”

    莫敌摇摇头,说:“我当时在黄梅,与日军第六师团作战,不在霍山。我知道,正因为我们在潜水、太湖、宿松、黄梅层层堵截,日军不得已开创第二条作战路线。日军荻洲立兵第13师团一部、第10师团濒宏支队、第16师团之30旅团、第14师团一部,共约10万余人,集结于合肥、舒城一带,企图由江淮孔道,取道豫南,占领信阳。其中一部沿淠河南下霍山,兵分两路,一路试图沿圣人山、诸佛庵、舞旗河、深沟铺打通霍英通路,从英山、罗田杀往武汉,另一路则从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