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战余(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战余(十一) (第2/3页)

们岳西这个山区,实在让我们惊宠,如果有什么招待不周的,还请蒋小姐看在抗战艰难的份上,多多包涵。”许丽云的国语,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不堪,作为一个粤语地区的人,能够用国语十分流利的表达意思,已经难能可贵了。桂系和粤系的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只会粤语不会国语的,包括孙中山,一开口就是:“诸君,我哋大家喺中国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也全力推行国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包容长江黄河流域的普遍口音,力图打造一个能够简便交流的语言体系。与广西的官话相比,国语也完全不是一回事,面前这位许氏夫人的国语,不含太多的广西官话,而是更接近国语,甚至与莫敌们说话,也大有不同。蒋华秀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许夫人,应该受过很好的教育,不然就是语言上有极高的天赋。

    许氏夫人坐下后,姑娘们开始大盘小碟的上食品,不一会,就是满满一桌。

    “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两个可吃不完。”看到桌子上琳琅满目的食品,蒋华秀笑了。

    “我们不知道蒋小姐的口味,就乱七八糟的都上了一些,爱吃的就吃一点,不爱吃的,就送到前院去。那里有一群大食客,多少都不够他们消耗的。”许氏夫人一边说,一边开始介绍面前的食品。

    首先放在蒋华秀面前的是一小碗类似于羹汤的东西,蒋华秀认识盛汤的碗是上好的青花小碗,只是碗里面的东西,她就云里雾里了。

    “这是岳西著名的五谷豆粑。”许氏夫人说:“《搜神记》曾记载,天柱山有一孝子叫董永,至孝,孝感动天,引起仙女下凡相配,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天堂畈不远的天仙河。五谷豆粑就是心灵手巧的仙女用五谷杂粮为原料,用纯净甜润的天仙河水调配,手工精心制做而成。原料为天然五谷杂粮,口味鲜美,食法简单,为天仙河畔人家传统美食佳肴。蒋小姐不妨试试。”

    美丽的传说激起了蒋华秀的食欲,轻轻的舀了一勺,送进嘴里,抿嘴一品,果然好吃,清淡中溢出一丝香味,入口即化,不腻不油,是早点中的上品。

    “这是糯米圆子。”许氏夫人把一个椭圆形的丸子布给蒋华秀,说:“这是岳西人逢年过节前必备的一道菜肴。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蒋华秀点点头,咬了一口,外香里鲜,有荦有素,完全不是江东的狮子头。

    “再尝尝这一个。”许氏夫人再端过一盘,介绍说:“这是平坡粉,可不是岳西特色,是我老家广西容县平坡的一种石磨粉,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用托盘蒸熟,卷成条,剪成段, 再配上汁,就是这个样子,不知道蒋小姐会不会喜欢。”

    蒋华秀吃了一品,细腻滑爽,却不只是粉味,有一股浓浓的肉香,问道:“这个粉的味是肉汁吧?”

    “蒋小姐果然是大家,一吃就懂。”许氏夫人拍了一记马屁,说:“我喜欢吃这个东西,到了岳西后,请当地的石匠打了一副古磨,专磨米浆,开始,只有我自己会做,后来,厨房的人也学会了,我就不再动手。这个汁是猪脚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