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野补(六十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野补(六十五) (第2/3页)

对其它地方略略回收了一些,渡船往返的距离也近了一些。

    渡口边,有几棵巨大的老树,从老树的中间,是一条斜道直通到水面,水面泊船码头很简单,用大木头做了个支撑,架了几板厚厚的木板在上面,木板上面拴着一条铁链,连着岸上的大石条,这是为了防止发大水时,不至于把木板冲走。

    码头上人不多,也只有一条渡船,渡船不大,一次也只能渡三四十人,往返一次需要将近二十分钟。

    距离码头不远,有一个河神庙,里面的河神不知道贡奉的是哪一位,脸容倒也孔武有力,刘五魁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庙,说,这个地方只需要一挺马克沁,码头上的,除了被大树挡住的,其它人一个也跑不掉。刘汉昭点点头,说这个地方打河面上渡船上的人,那才是一枪一个准,一点遮挡都没有。钟良摇摇头,告诉刘汉昭,如果不是狙击手,一般不会打船上的人,因为怕伤了船。渡船对于一个地方的交通极为重要,打烂了,这个地方的交通会受阻很长时间。所以,可以打船上的人,但是一定不能打船,这是规矩。如果我们打烂了船,一定会被当地人憎恶。刘汉昭点点头,说,营里有十几个老兵,枪口有准头,把他们组织起来,专门对付船上的人。

    除了这个河神庙,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的埋伏点。刘汉昭说,我们过对岸看看吧。上了船来到对岸,一上岸钟良就笑了,这里反而是个很不错的埋伏场所,码头边有一块平地,平地不小,能站一二百人,估计是早年间河岸坍塌的结果。从平地走到河堤岸,有个斜坡,从摆渡人小屋的面前,上到在河岸的最高处,官道再从这里通向余井,通向遥远的东方。

    摆渡人小屋,屋后的河堤,无处不是埋伏,钟良手一挥,回去!

    彭伍今天有点高兴,赚了一点小便宜,一个伪军排出来买粮,好死不死一头遇到了彭伍营一连。一连弟兄只是喊了一声站住,伪军排就全部举起了手。为了扩大战果,来一次围点打援,一连长张怀初让他们派一个人回去报信,就说被国军包围,请求增援。没以想到,这伙伪军打死也没有一个愿意回去,只是一个劲的哀求,做牛做马都行,打完仗放他们回安庆,他们在安庆有老有小,死一个就是死全家。一连长张怀初看着这群无赖俘虏,没有一点办法,打不能打,杀不能杀,只好向营长彭伍请示怎么办。彭伍告诉他们,打个合适的地方打上一排枪,余井的敌人一定会增援。果然,在距离余井一里多的大塘拐打了几枪,就看到又一个排的伪军在一个班的日军监督下走了出来。

    在大塘拐,他们除了看到一些弹壳之外,没有一个人影,却听到孙家畈方向传来伪军们的叫喊声:“打啊,杀啊,别放走了这些土匪。”

    增援的日伪军一听乐了,原来不是被打,是正在打人,这是好事!十三个日本兵停下了脚步,对伪军排长说:“你们去帮忙吧,我们对土匪的不感兴趣,在这里等你们回来。”一个日军班,一挺歪把子四个人,另外八个步枪手,把枪架起来,在草地上一躺,正好晒一晒秋日暖暖的太阳。

    伪军排长“哈咿”一声,带着自己的队伍跑了过去。

    过了一会,有人脱光了上衣,提着裤子,头上顶着一顶伪军军帽,跑过来大声喊:“太君,土匪里有花姑娘,漂亮着呢!”喊完后话转身又跑了回去,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听到花姑娘三个字,十三个日军弹簧般的跳了起来,枪也不取,跟着报信的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