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补(六十) (第2/3页)
在人在岳西县的包家,走了一天的路,累得全身乏力。176师在搬家,把师部从深沟铺搬到岳西汤池畈,谭何易上报的岳西发展情况,让176师师部心痒难禁,与其在深沟铺看山水,不如去岳西,多少还有些人气。昨天打了一天的包,除了留了两台电报随时可以接收上级和下级的电报外,其它的物资全部收整妥当。今天,在深沟铺请了三百个挑夫,一大早就出发。
因为伍廷焕带走了一个营,师部就剩下不多的人,机关各单位各人自扫门前雪,说走就走。师部,同样有军队的机动能力,随时可以转移,大量的骡马,为搬运提供了保障,当然,在山路上,骡马走得也同样艰难。
这一次,出于对176师的尊重,对176师师部进入岳西的欢迎,何得贵和江承量、李品和带人一直迎接到包家。在包家的兵站,为176师师部做好了各种准备,让师部一行人真正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师部的人,相对只有李品和比较熟悉,由他担任地主,十分适合。江承量与他们没有打过交道,何得贵虽然是下属,可从来没有去师部露过脸,师长郑沧溶的大名也只是耳闻,没有见过面。跟师长大人敬完礼后,何得贵就跟着参谋长李尚去具体安排师部人员的食宿。参谋长李尚对岳西的兵站也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一边安排一边向何得贵咨询有关兵站的问题,问得很详细,得到何得贵的回答后,间或击节赞叹,间或拿出纸笔,认真记录。这位是有心人,认为这种兵站制度,虽然建立在广西民团制度的基础上,却比广西的民团政策更为优秀,如果在安徽全面推广,就可以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赤军问题。
进入九月以来,赤军在鄂豫皖地区可谓遍地开花,除了立煌六安安庆等桂系部队的老巢之外,无处不是赤军的影子,大别山以东是以陈毅张云逸为首的新四军江北部队,大别山以西是以李先念为首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如果说新四军江北部队是由小发展到大,豫鄂挺进纵队完全就是从无到有。挺进纵队的出现,是一个全新的创举,证明了一个道理,在任何地区,赤军均可建立武装,而且可以存在和发展。面对日伪军的打击和中央军的磨擦,豫鄂挺进纵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仅数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还在错综复杂的“三角斗争”中屡屡占据先机。今年6月,枣宜作战结束,襄樊、宜昌相继失陷,豫鄂挺进纵队主力从鄂东返回平汉路西作战略展开,进军白兆山,控制战略枢纽平坝;继而渡过襄河,开辟襄西根据地。8月初,鄂皖挺进在白兆山召开军政干部大会,总结部队作战的经验教训,反对分散主义,加强统一指挥,从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会后,趁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战略调整,一举将势力扩展到鄂东豫南的真空地区。康王寨大战结束后,171师退走立煌,日军也退回信阳,商城、光山、经扶一带就成了周志坚黄春庭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二团的实际控制区。
作为二十一集团军司令,李品仙对此伤透了脑筋,随着十一集团军建制的撤消,八十四军纳入二十一集团军靡下,正紧锣密鼓的调入鄂东皖西地区,旨在控制赤军的疯狂扩展。第七军则调往皖中地区,与在皖中地区的罗炳辉部和徐海东部展开太极推手,试图拿回皖中地区的管理权。而在江南皖南地区,中央军事委员会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长江滞留在长江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