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七) (第1/3页)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七)

    第二天一大早,李盛宗就出现在吴万年的指挥部里,当吴万年红着两颗眼珠到达时,李盛宗正端坐喝茶,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吴万年想了一夜,也纠结了一夜,带哪两个营去,这个三选二的问题,差点没让他崩溃。最后的结果是带一二营去,把桂传鹏的三营留在徐桥。他是这样想的,一营张喜财是他的嫡系,离开了张喜财他没有安全感,必须去,二营陶少平是陶太平的部队,如果留在这里,不用说,肯定会与陶太平勾搭成奸,占了自己的老窝,比较来比较去,只能留下桂传鹏,这个凤台人早年在望江华阳码头筑堤打埂当工头,日本人来了后,投奔吴万年做小弟,从班长做到排长,一直做到营长,也算是患难之交。问题是这个家伙太会审时度势,很会攀附,对望江县长徐帷一那是恭恭敬敬,李盛宗来到徐桥后,跑前跑后那叫一个积极。留下他,吴万年完全是在赌博,博他不会把与自己几年的交往一下子就扔在脑后。

    听说把桂传鹏留下,李盛宗笑了,这个结果,是他最满意的。桂传鹏,在李盛宗看来,并不像吴万年说的那样不堪,吴万年完全是把自己定位成这个地方的土皇帝,十一游二团是他们家的私兵,才看不得桂传鹏与李盛宗接近。如果从十一游的角度出发,李盛宗是更上一级领导,与领导接近,正是上进的表现。

    吃了早饭,李盛宗和徐帷一送吴万年启程,从徐桥到石牌,七十多里路,要走整整一天。

    吴万年一走,李盛宗就开始了既定的整顿工作。行军的队伍还没有完全消失在他的目光里,他就急不可耐的对徐帷一说:“徐县长,如果把望江县治从长岭铺重新搬迁,你觉得什么地方合适。”徐帷一说:“有的,在望江北部凤栖冲口,有一座褒隐寺,清初时为望江县治,这个地方左龙右象,有凤来仪,千沟万壑,有山而不缺水,是个好地方。后来因为长江航运,才把县治迁出。这个地方距离华阳日军比较远,行军需要走一天,还要起早贪黑才行。我几次向吴万年提出把县治迁往,他只是一句话:县治的事县府作主,爱去哪里是哪里。这不混帐嘛,你守备大队不去,我县府又怎么去。”

    李盛宗大笑。这个地方不错,距离太湖晋熙三十公里,一天可到,距离石牌仅十五公里,半日路程。

    徐桥十一游二团的指挥部里,李盛宗、徐帷一、陶太平、桂传鹏四人分座八仙桌的四个方向,桌上一壶浓茶冒着白雾。能够进入到四人中心组,桂传鹏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满脸红晕,端茶倒水,殷勤之极,至于他的三营,一句话,长官指到哪里,我桂老小就打到哪里。这个人很能审时度势,看到这个阵势,他就知道吴万年完蛋了,自己的三营留在这里,陶少平的二营随时听从民政局长陶太平的招呼,只有张喜财的一营,是吴万年的嫡系,以一敌二,他能怎么样?除了另立山头,就只有老老实实听话,这个李盛宗司令玩手法远在吴万年之上,相对而言,吴万年还没有入门。

    经过半天的密谋,制订了如下方案,徐帷一县长以县府的名义向望江下属各乡镇行文,县治迁往凤栖冲口褒隐寺,各乡镇负责人接到通知后五日后到褒隐寺开会,届时不到者以离职处理,由县府县党部另行委派。李盛宗告诉桂传鹏,他准备向省游击总司令部推荐升任桂传鹏为二团副团长,目前要他紧密配合,全营化整为零,到各乡镇通知。最重要的是,通知坚持在长岭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