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三) (第2/3页)
茶不错,味绵而悠长。张县长很善谈,带着满满的诚意,希望莫敌能够长期驻兵英山,以保一境平安,这几天,有空就带着吃的喝的过来跟莫敌聊天,差点把三门河当成了县治。莫敌接过电文,草草扫了一眼,眉头锁了起来,顿时觉得沉重无比,这是一份咨询,更是一份信任,从根本上而言,是把一个团的命运,交到了自己的手里。让靳同轩把地图展开,拧亮日式的水壶式手电,把聚光点从巴河一直往北,最后落在这个叫平湖的河弯处。
“从电报上看,日军在圣人堂一带集结,从地图上看,是在巴河以东,一个叫平湖的地方。”靳同轩说。
莫敌苦恼的说:“我们没有来过这一带,对这个地方太过于陌生,为难啊!”
一边的张县长听到他们的对话,插话说:“你们说的是罗田的平湖么?”
莫敌抬起头来,说:“张县长对这地方熟悉?”
“不熟。”张应觉摇摇头,说:“不过我有个秘书是罗田河铺人,他每次来英山都要走过这个地方,应该知道一些。现在他就在外面,我去叫他进来,你们问问他。”
说完,自顾自走了出去,不一会,带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穿得很整洁,很干练,一脸的书生气。张县长告诉莫敌,此人姓吴,叫吴纯安,古人墩村吴家塆人,名门之后,高小毕业。
靳同轩很认真的倒了一杯开水,问道:“小吴可知道平湖圣人堂?”
吴纯安点点头,接过水杯。
靳同轩再问:“小吴可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
吴纯安搔了搔头,明显不知道从何说起,四周看了看,看到了摊开在桌子上的地图。把水杯放在一边,指着地图,说:“这个地方就是平湖。”
莫敌和靳同轩都吃了一惊,靳同轩问:“小吴认识地图?”
吴纯安点点头,不无得意的说:“这有什么难的,我还画过,前几年,我在罗田县府工作,就负责省测绘队在罗田的后勤工作。高敬亭离开红山后,红山改为英山县,张县长过来任职,从罗田浠水两县调了不少人员过来协助工作,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才来的英山。到了英山,这两年,业余时间,就是把过去英山的旧地图重新整理,也算是划地图吧。”
莫敌和靳同轩相视一笑,捡到宝了!
“平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罗田南北咽喉之地,南宋时便在此建镇立关,抵御金兵。当年岳家军在此地斩寇杀贼,大败金兵,荡平胡虏,平胡之名由此而得。这条是巴河,我们叫天堂河,平湖这个地方,是有名的一河夹两山……”吴纯安口才不错,滔滔不绝。
有了吴纯安的协助,莫敌和靳同轩研究了一套作战方案,发给廖翰国。廖翰国正在与自己的两个助力分析莫敌这个作战方案的可行性,又接到凌云上的电报,电报中说:翰国兄能否及时通报作战进展情况,兄弟对此极为期待,胜利在望,凌云上。
李瑞全大笑,说:“我们还研究过屁,人家凌云上都已经看到胜利了,我们还前怕狼后怕虎的。照着方案作战就是,别多想了,我们的思维不如莫天纵,再想也想不出更好的点子来。”
廖翰国大笑,李凤也摇头不已:人比人,气死人!
饭做好的时候,士兵们也休息了一会,有些还睡了一觉。吃了晚饭,各排开始整理装备,准备战斗。
准备战斗的工作比行军还苦, 直到深夜,准备的东西才勉强达到了廖翰国的要求。看到堆了一地的松明和松脂,廖翰国点了点头。
七月份,山谷里的南风正凉,山上的松树在南风的吹拂下,发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