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二) (第3/3页)

思想的左右下,王赞斌明知172师可能会出问题,也不愿意提醒而招人不喜。

    172师的侦察连,只比日军的先头部队早一个小时来到圣人堂,还没有确定日军往哪个方向走,就被日军发现,在巴河边,日军先头部队60联队第一步兵大队的一个中队与侦察连狭路相逢。起因很简单,侦察连的观察员所使用的望远镜正好把太阳光折射到日军的视野中。日军发现在右侧的山坡上有东西在一闪一闪,折射着光,一个士兵从背上解下三八大盖,对着折射光的地方就是一枪,这一枪,掀掉了侦察连观察员的天灵盖。其它侦察人员以为被发现,当即进行还击。双方子弹你来我往,都没有发起冲锋。日军从低处向高处射击,杀伤力还在由高处往低处打的侦察连之上,最主要的是,一个中队三八步枪的火力,远远超过了侦察连那有限的几十支中正式。

    一场遭遇战之后,侦察连留下几个观察员远远的隐藏在山坡上继续监视,其它人带着伤员火速往河铺方向撤退。

    日军先头部队在圣人堂问当地人,知道侦察连撤退的方向也可以通往斑竹园,不管不顾的跟了下去。留在山腰上观察的侦察员发现,日军的先头部队追下去不久,后续部队上来了,大约一个大队的日军,也跟着先头部队往河铺方向走了下去。

    山坡上的观察员报告了第一个情报:日军进攻兵力约一个步兵大队,没有重炮,行进的道路是猪头山那边的山道。

    此刻此时,莫敌的部队还在三门河。

    临近傍晚的时候,侦察连又发回了第二份电报,圣人堂又来了一伙日军,也有一个大队左右,在巴河边扎下了营。巴河在这里拐了一价目弯,变得平缓而开阔,大大的河滩适合大部队扎营。

    不一会,侦察连的第三份电报又来了,刚才追击侦察连的那支部队又走了回来,两个步兵大队一起集中在巴河边,今天晚上,看来是打算在这个地方扎营,不再走了。

    日军没有走,莫敌也没有走,这两天,莫敌在磨合,磨得他头昏脑胀,头大如斗。按照176师师部的要求,莫敌用了一个四字成语“风和日丽”来作为自己此去作战的代号,团部称为“风部”三个营,钟鼎鼐的二营称为“和部”,伍廷焕部称为“日部”,石重部称为“丽部”。纵观自己的部队组成,钟鼎鼐部是最完整的一部,可以做到来之能战。石重部也还不错,人数虽然少一些,好在都是一些老兵,自觉性强。至于伍廷焕部就有点费劲,这是一群老爷兵,平时在师部搞搞保卫做做勤务,来到前线几年了,有些连枪都没有放过几回,是典型的老爷兵。从深沟铺走到三门河,一百里路走了两天,还一个个走得哀声叹气,叫苦连天。到了三门河,冲进当地农家,要吃要喝要睡觉,搞得怨声载道,最后还是钟鼎鼐尽了一回地主之宜,让出自己的营房给他们安置,才让他们安定了下来。莫敌摇头不止,这种兵别说去打仗,只怕去打猎也未必能弄回一只山鸡。

    靳同轩到了后,由莫敌、靳同轩、伍廷焕、钟鼎鼐、石重五人成立了前敌指挥部,总指挥自然是莫敌,当仁不让。

    接到172师的军情通报,明天一早,莫敌将率部西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