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安庆(五十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章 安庆(五十六) (第3/3页)

拦截和侧击,他们苦战着撤退,伤亡非常大。钟毅见突围艰难,命令负责掩护师部的518团副团长彭挺华立即率部自行突围,力图减小目标。彭挺华率部向北走了不到10公里,就遭遇日军四面围攻。彭知道突不出去,干脆向东撤退到之前的日军包围圈深处,没想到这里竟然成了战场空档,还侥幸找到了凌云上的517团。

    518团团长李俊雄率部经过数次苦战,到达唐河以东,被日军主力发现,团团围住。在一片小树林里,李俊雄率部和日军血战了一整天,最后只剩下20多人,弹尽粮绝,还没着的人人带伤。李俊雄中弹重伤,行动不了,求死不得,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俘。

    在李俊雄的掩护下,173师师部总算到达了唐河边的苍台镇,师部和特务营300多人又同第三师团一部约1000余人正面遭遇。激战数小时,全营大部阵亡。

    在特务营的誓死拼杀掩护下,师长钟毅率贴身警卫部队仅50人侥幸突围,在苍台镇附近勉强渡过唐河,但到达不远的东商营一带时,又与第三师团巡逻的骑兵大队遭遇。

    钟毅的警卫部队传承了桂军的特点,清一色的德国M712驳壳枪,这种类似于*的手枪,是极好的近战武器,然而,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骑兵。M712的射程仅有50到100米,根本无法对付高速机动的骑兵,相反,驳壳枪密集的枪声引起了附近日军的注意,立即判断出这里有国军高级军官,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苦战近二个小时,警卫部队几乎全部牺牲。

    激战中,钟毅师长右胸也中了一枪,受重伤。五个卫兵拼死将他抬到一处芦苇丛里。日军已经知道这里有一个高级军官,想活捉他,四面将芦苇丛包围起来。钟毅将作战资料、信件、日记本及印章等物包裹好,埋在附近芦苇丛中,嘱咐七八个卫兵,要他们立即分散突围,千万不要管他的遗体。

    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只听钟毅突然大喊一声:抗日必胜,建国必成!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就是一枪,杀身成仁,尽忠殉国。

    几个卫兵这才弄明白钟毅交待不要管他的遗体是什么意思,四面都是日军,抬着遗体,根本没有办法突出重围。在痛哭流涕中,卫兵们小心将遗体埋葬,分散突围。在新野,遇到了加入反攻的刘和鼎三十九军,才把钟毅殉国的消息上报中央。

    靳同轩的机要室立即获得了这一消息,李柏成腿一软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我让你往*围,你往西去干什么!”

    韦永成一把扯起李柏成,骂道:“哭什么狗屁,当兵的死在战场,是为善终,往西是死路,往东也未必就能活。”

    莫敌一言未发,问唐如儒要了一根烟,点上,重重的吸了一口,接下来就是撕心裂肺的咳嗽声。

    国民政府获悉钟毅殉国,颁发1283号褒扬令,明令褒扬。战后,在残存的卫士带领下,找到钟毅将军遗体。灵抠运至重庆,当晚停放在朝天门码头。国民政府在重庆南区公园举行公祭,白崇禧将军及各级要员悉数到场,由白崇禧宣读祭文。中共方面,朱德、王稼祥、谭政、肖劲光、王若飞等出席了大会。次年8月,灵柩迁移广西,隆重葬于桂林东郊尧山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蒋委员长下发手令:兹特派钟仲负责护送钟故师长毅, 回广西故乡安葬, 沿途经过地方, 各当地机关首长, 切实严为保护,凡属军人, 如遇见钟故师长灵框车经过, 一律立正致敬,此令,蒋中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