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安庆(二十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章 安庆(二十八) (第3/3页)

和韦永成还没有动手之前,毫不讲理的一把夹了下去。大厨把一块鱼肠送进嘴里,咀嚼咽下,好一会,才说了一句话:“我的娘,烫死我了!”

    莫敌韦永成哈哈大笑,只听说过性急吃不了热汤圆,看来性急也吃不了煎鱼肠,这个煎鱼肠里面是一包的鱼油,只怕比汤圆还要烫上三分。

    鱼头汤上来了,清蒸红烧鱼也上来了,上好的老酒来了一罐,本地风俗,酒满敬人,至于价格,喝了一罐算一罐,喝了半罐算一半,喝了多少,算多少钱。老板说,这是上好的佛子岭酒,在六安一地,算是极品。

    坐下来,举杯换盏,酒过三巡,李柏成说:“我家在桂南,距离南宁不过百里之遥,对桂南战役很是关心,我都好几次起心想调回去参战,说实话,是有点挂念家乡了。两位老大,我是不是很没有出息。”

    韦永成摇摇头,说:“我们俩的家乡都在桂北,可也都是八桂子弟,虽然挂念之情没有你那么强烈,但也还是有的,你的心情我理解。柏成你的家乡这次可遭到了兵灾?”

    “没有。”李柏成摇摇头,说:“邕江在南宁上游不远,分成了左右江,左江通龙州,右江到百色,我的家在左江之畔扶南新宁州,水路距离南宁不过百里。左江水很清,很平缓,适合航船,扶南一地承平日久,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刀兵。我们那个地方,过去是士司制,改土归流之后才实行的流官制,虽然官吏是从外地派入,但是当地的土司有很大的势力,对官吏有极强的监督作用,在土司势力的监督下,扶南一地的官吏大多勤政务实,百姓均能安居乐业,新宁州几可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真正如世外桃园一般。唉!往往这种地方军事力量特别脆弱,一旦日军侵扰,必是没顶之灾。韦云淞长官带着31军驻防左江,只怕会把战火烧到扶南。”

    “依我估计,日军不会侵扰到你们那里。”莫敌说。

    “为什么?”李柏成忙问。

    “日军人数不够。”莫敌说:“杜建明将军大兵压境,南宁一个师团只怕难挡,哪里有空去附近的县乡乱窜。柏成我问你,从南宁到龙州,是航运方便还是车运方便?”

    李柏成想了想,说:“在没有公路之前,航运占主导,有了公路之后,船运就弱了许多。但是从龙州过来的船还是很多的,左江航运很安全,不象右江匪多。”

    “从龙州到南宁,坐火船需要多久,坐汽车需要多久,走路大概需要几天?”莫敌再问。

    李柏成又想了想,回答:“汽车需要一天,还要起早贪黑。火船久一些,超过一天一夜,走路就惨了,一天最多走四十公里,没有五天,只怕到不了龙州。”

    莫敌点点头,之前的分析看来是对的,日军在11月20日分兵,41联队在路上走了整整五天,因此在第五师团打进南宁的第二天才进入龙州,时间上面没有问题。如此看来,如果南宁战况出现异样,把龙州的第41联队抽回来救援也不是什么太可能的事,因为五天时间太长,等到从龙州赶回来救援,只怕黄花菜都凉了,水路虽然快,但是风险大,有韦云淞带着两个师在左江一带驻防,运输一个完整联队的火船不可能从他们眼里溜过去,从岸上打江上的船只,优势太大,这个道理日军应该明白。想到这里,莫敌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观点,这个41联队,进入龙州后,不是为了与南宁的日军相互配合的,一定还有一般人难以得知的目的。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