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安庆(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安庆(四) (第2/3页)

河可达霍山,距离均在百里左右。走进四十八军军部,刘士毅发现,这里的风景还相当的不错,就在距离西淠河码头不远的地方。看到地势山开形,刘士毅立即明白了张义纯把驻地放在这里的用意,通过船运,与手下的两个师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义纯虽然与刘士毅同是外省人在桂系,但却不像刘士毅不打不相识,他是在北伐进入南京后,以“小张飞”的名头被李宗仁招贤招揽而来,十多年来,一直在桂系服务,深得桂系李白黄的信任。作为安徽肥东本地人,他是桂系放在安徽最重要的一颗棋子,自从廖磊病重,他的工作主要放在安徽政务方面,四十八军军务过问得不多,廖磊要提区寿年为四十八军副军长,一方面是为了让区寿年有个退路,另一方面也是四十八军真正需要。

    听到下面人报告,张义纯急冲冲跑了出去,来到刘士毅面前举手敬礼,说:“任公(刘士毅字任夫)远道而来,也不早点通知,让我不能远迎,其罪不在我!”

    “靖伯(张义纯)折我!”刘士毅回了个礼,刘士毅是二级上将,张义纯是中将挂上将衔,完全受得起这个礼,再一个就是年龄,1886年出生的刘士毅已经是五十三岁,在桂军中属于绝对的前辈、而张义纯才四十有四。

    刘士毅把来意一说,张义纯笑了,说:“我是个打猛仗的,这些弯弯绕不是我的长项,任公既然来了,只管便宜行事,在四十八军这块地上,有人如果不配合或者下绊子,任公只管责罚我就是。”一面让人去准备晚餐,一面让人去通知政训处处长韦永成。同时向刘士毅建议,把军直属炮团团长李柏成上校叫来,他是莫敌的老下属,也是173师中将师长钟毅和第10补训处中将处长钟纪的表弟,能够跟莫敌说得上话。刘士毅一听,立即同意了张义纯的建议。

    坐了一天的车,着实辛苦,一早从商城赶来,中午到了梅山,本以为今天就到此为止,没有想到,又换了一拨警卫从梅山送到麻埠。中午在梅山也吃得不是很好,李品仙其人,颇有文人风格,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给刘士毅什么特别的接待,食堂里粗茶淡饭,打发了事。好在唐如儒懂事,上车之前在梅山市场上买了一大包炒板栗,一路慢慢剥来,可做消口,也可以饱腹。

    张义纯的接待就完全不同,也许是晚餐的原因,浩浩荡荡弄了一大桌,唐如儒、韦永成、李柏成也陪坐一边。上席自然是张义纯陪着刘士毅,与唐如儒这些外地来的半桶水比起来,作为安徽本地人的张义纯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就更多一些,信口开河亦有理有据:“麻埠历史悠久,在北魏时为霍州边城郡,故称边城,镇南城楼上镌有“边城保障”四字便是明证。所谓麻埠,就是以产麻为主,四周的月牙畈、张家畈、冯家畈、俞家畈、董家畈及杨店、马店一带方圆数十公里,遍地皆麻,穿行其间有步步皆麻眼中尽麻之感,故古称麻步或麻步川。此地不仅产麻,而且产茶,唐宋至明清,广植茶树,产量渐增,销往京、津、鲁、冀、晋和内蒙等地,明、清两代,设茶卡,有巡检司专事茶叶保护。安徽茶厘分南北两局,南局在皖南屯溪,北局即设于麻埠。清咸丰、同治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