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游击 (五) (第2/3页)
。
“呵呵,这人还真有办法,我们这里偏僻,笔墨纸都不方便,练字总是练不到家,这么一来,这批学生的书法水平一定大大提高。”小姑娘说。
“这是好事。”老太君也笑了:“扶我出去谢谢他。”
“太婆想见他,我请他进来就行了,哪里还用劳动你出去。”小姑娘说。
“不同的,他是教师,不能劳累教师来见我。”老太君刘氏说:“天地君亲师,教师可是榜上有名的。”
说罢,在小姑娘的帮助下,老太君从后院走了出来,直往前院的教室。
在教室门口,莫敌正在用竹子做的笔,教学生们如何运力,如何走笔,如何承转,如何起收,一个“永”字很快就在地砖上出现,金勾银划,很见功力,引起学生们一阵阵惊呼。
“好,就这个永字,每位同学在自己的字板上写五个试试,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可举手让我去看。”莫敌说。
这时,教师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李老太君,连忙迎了过去。
“老太君,您怎么来了?”教师说。
听到教师的说话,学生也齐齐站了起来,齐声高叫:“请太婆安!”
“我怎么来了!”李老太君笑道:“听说有明师来教课,我也想跟着学学。”
莫敌知道这位就是李长官的母亲,连忙立正,一个标准的敬礼,口里却说不出话来。老太君笑着说:“这个礼我可受不起,哪里有受老师敬礼的道理。”
莫敌笑着说:“后生小辈,哪敢在长辈面前妄自称师。”
“师就是师,岂有妄自一说!”老人来到莫敌面前,说:“我们学馆虽然教师书法出众,但是浪头远处偏僻,缺墨少纸,孩子书写太少,难以练到书法精髓,每次去桂林考试,总是吃亏。老师以水代墨以砖代纸,让孩子们有了写字的基础,书法一定大进,浪头一村,都会感谢老师的教诲。且让老妇人代替浪头人,给老师见礼。”
莫敌一听这话,吓得一跳三尺远,走到李老太君身侧,再也不敢站在她的对面。胆敢受她老人家一礼,回到部队上,弟兄们非活撕了自己不可。
离开浪头小半天,已经走上永福通往桂林的官道,莫敌还回味着之前在李府的场面,老太太让管事的过来,交待道:“要在登记簿上重新记录,这位莫敌将军不是过府造访的客人,是李府的教师,李府的书法,全靠莫师所授。”
离开李府时,管事给莫敌拿出一封光洋作为束修,把莫敌臊得一脸通红,急出一头大汗,好不容易才推辞掉,管事又拿出一大堆的吃食,让赵国龙拿着路上吃,并告诉莫敌,如果这些再不拿上,老太君就会亲自出来,吓得莫敌二话不说让赵国龙收了。上路后赵国龙才告诉莫敌,这些吃食不止可以吃到桂林,甚至可以吃到衡阳。
尊师重礼,这个地方能够走出李长官,绝非偶然。
从两江出来一路都是低矮的土山,很远了,还能看到李府身后的马头山,莫敌心想,一定要想办法把之前从塔山口到两江的山路扩宽,扩成一条翻越金竹坳的驿道,用马车把百寿与两江接通,把两江一地的人文之气引到永宁古城。
岔进官道后,莫敌的小马队速度也快了起来,路上偶尔会有汽车驶过,卷起浓浓的扬尘,路边的小树上,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