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寒流 (第3/3页)
红先行,他行后手绿棋。
苏清河不疾不徐往前拱了一步三兵,老余对拱三卒。
啪……啪……啪……
开局阶段两人下的每一步棋都很平和规矩,而且每一步间隔的时间也都差不多。
旁边观战的众人之中有懂象棋的,见两人走棋皆是自信满满匀速落子,不免为之赞叹。
棋局终于来到了中盘,双方经过十六手的布局,阵型已经基本稳定成形,红方中炮过河车对绿方屏风马。
这时人群之中穿出许多交谈之声,大多是问旁边同为观棋的兄台,这是什么定式怎么不曾见过?但被问之人也是支支吾吾答不出个具体来,反正众人皆是一阵迷惑。
又过了一会儿,下棋的两人早已又走了好几步,人群中突然有人大笑说自己记起来了,听家中某某长辈说过这是什么什么定式,但他说来说去也说不完全那名字。
这是很老的对抗棋形了,两百多年以前是这种棋风流行的巅峰,但后来许多棋手对它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变化基本研究透了,所以最近五六十年间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现在苏清河棋形的优势在于中路有炮高架,并伺机跃马盘河,大有集结重兵猛扣国门之感,外加一过河车能随机应变,或呼应中路、或牵制兵力、或阻敌增援,总之变化繁多。
老余执绿棋,虽然中路受制于人,但早早跳起双马护住中卒。并且双炮灵活,有一车驻于沿河,能有效阻止红方盘河马。
前路迷茫,形式一片混沌,双方皆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就是看看谁先谁后的问题了。
苏清河没有思考便再冲三兵,现在他的三兵与老余的七卒处于脸对脸了,要么你吃我要么我吃你。
老余眼睛盯着棋盘,仔细权衡着利弊。
吃掉敌方三兵吧,红有跃马上前的棋,接连三步便以舍掉一个兵为代价打开了他右翼,这样一来中路被压右翼又施展不开,得一子而失势,于将来不利。
不吃的话,那么接下来对方要么进兵吃掉他七卒,要么平兵向中路靠拢。这样一来变化更加复杂,局势便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看棋讲究要“观棋不语”,所以人群之中又响起许多嘘叹之声,很多人觉得自己想出了妙招,想提醒又不能,便在旁边长吁短叹,急得像猴子般走来走去。
有人觉得红方此棋大有深意,的确该深思熟虑、仔细思考,不敢贸然落子。但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万全之策。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棋是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白不吃。
苏清河等得不耐烦,皱了皱眉头,额上的刀疤也随之变得狰狞起来。
“啪……”老余选择开出左路车。
苏星河随即平兵靠向中路,老余平六路车继续加强中路防守。
双方你来我往又下了接近二十手,苏清河怪招迭出,老余应得手忙脚乱好几次额头上都惊出了一层冷汗,但终究还是防了下来。
这将近二十手的攻防转换、见缝插针、你来我往看得旁边的人是惊心动魄。
方才觉得自己刚刚的判断是对的,但下一步棋马上有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正在暗自侥幸自己猜中其中一方的想法时,下一步又让人感觉情况突变。
有的人还在思考前一步棋的利弊,棋盘上已经兵马远行千里有余。这局棋下得众人时而明白时而糊涂,时而明朗时而模糊。
一番厮杀过后双方都只剩了一车一象,最终握手言和。
想来是两人棋力相仿佛,但又高出了众人许多个台阶,所以才让人看不懂,但却能感觉到两人高深的棋力。
以至于棋局已经结束,众人还在回味沉思中没能缓过劲来。
也不知是谁摔下鼓起掌来,打破了这种安静。于是许多人也跟着鼓掌,有看得懂棋的,的确是为两人的精彩对局喝彩,心悦诚服地鼓掌。不懂的便是跟着起哄,见他人鼓掌若是自己不鼓,岂不是显得我无知看不懂象棋么!
这一局棋下得颇久,老余毕竟是年龄大了点,体力不支。所以苏清河主动提出休息片刻,老余投来感激的目光。要在二十多年前他刚成为西明六县棋王那会儿,竞技状态肯定要好过现在的苏清河。
趁着休息的档口,曹肃问向苏清河:“这老头怎么样?”
苏清河眉头微微一皱,曹肃脸上便泛起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