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借鉴对象 (第2/3页)
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成为自己公司产品和系统的“粉丝”,这些人将来或许会成为phs系统进入华夏国的推动者和鼓动者。
更何况姜新圩已经答应这些培训是有偿的,等于是姜新圩出钱让他们wil公司培养在华夏国的代言人,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至于姜新圩说的什么飞讯技术公司会替wil公司分担什么来自欧美国家的压力,稻田何夫根本没有考虑。就如他没有考虑自己对姜新圩承诺的他们wil公司将会帮助飞讯技术公司推出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日本推广使用一样:飞讯技术公司根本推不出移动通信系统,谈何替他们分担压力,又谈何在日本进行推广使用?
在稻田何夫看来,姜新圩今天这么做,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高大上的项目引起华夏国政府的更加重视,希望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姜新圩想获得更多的钱,想获得更多的名声,就如上市公司炒作概念一样,为的只是股价上涨。
让稻田何夫坚信这一点的不但是他对于华夏国的深刻了解,还有一点就是这次飞讯技术公司举办的学术交流会。在他看来。这次学术交流会纯粹就是花钱赚吆喝,就是引起媒体注意、引起华夏国官方注意。
“呵呵,华夏国人就是肤浅。”稻田何夫美滋滋地想着,等姜新圩离开之后立马安排自己的助手打电话回总部。请总部立刻派人前来与飞讯技术公司就他与姜新圩达成的框架协议进行细化,并希望能早一点用文字的形式签下正规的合同。
稻田何夫满意,离开了稻田何夫所住的房间而准备去文家的姜新圩同样高兴。
姜新圩高兴的首先是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借鉴的对象,自己的公司投入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研制的行动有了一个样板,自己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先把框架搭起来。今后再慢慢充实。他上辈子就是进行电信设备研究的专家,对推出一套国际社会认可的通信系统有多难他可比稻田何夫更清楚。他知道自己虽然有技术,能对上辈子出现的2g、3g、4g的技术要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他却没有全面统管这么大一个科研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一个技术专家的技术再高超,并不意味着他的大项目管理能力就高超,就如爱因斯坦对相对论很精通、对质量能量转换知识很了解,但研制原子弹的是美国政府还是任命了奥本海默为曼哈顿计划的最高领导者。虽然这个计划是由爱因斯坦推动的,虽然奥本海默当时有同情苏联的嫌疑,虽然他没有爱因斯坦那么高的技术,但他有出色的管理能力,能够协调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齐心协力做一件事。
姜新圩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他又不知道手下的人中谁有这么大的能力,只好先进行模仿和借鉴,在模仿中一边搭建自己的研究机构和领导班子,一边物色有统管能力的专家将来承担管理这个项目的重任。
姜新圩之所以模仿wil公司,是因为wil公司野心勃勃,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