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4章 供销社雪中送炭,对农民恩重如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4章 供销社雪中送炭,对农民恩重如山 (第3/3页)

很重视他提的这个问题。

    “让你一说我感觉,这旱灾早就来了,只是没到夏秋季节还显得不那么厉害!”

    说着他也有些焦虑起来。

    此时的干部们都有与农村打交道的经历,“旱涝”二字的分量韦斌太清楚了。

    这东西远比一次虫灾要致命得多。

    虫灾伤庄稼。

    旱灾不光伤庄稼,还要伤牲口伤农民!

    “不过这个准确吗?他一个情报贩子的话……”韦斌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还有些纠结。

    “我不知道真假。”钱进急切地摇头,双手摊开,显得既无奈又焦虑。

    “他说有七八家独立机构的研判都趋向这个结果,但他手上没有核心报告。”

    “他当时就说,这种中长期预测,尤其涉及到整个中国,变数太大,而且欧美模型对东亚地区预测也常有偏差,所以这消息在他们那个圈子里不值钱。”

    “但我听了,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韦斌苦笑一声:“你可真他妈个人才,把我也弄的七上八下的。”

    钱进眼神灼灼地看着他说:“韦社,我也没办法,您想,万一呢?是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如果真是这样,南边发大水,北边闹干旱,国家又刚刚改革开放,那造成的损失……”

    “简直不敢想象!”韦斌自动补充了他的话,并连连叹气。

    钱进点头:“对呀,比起这个,我们刚刚扑灭的麦蚜虫灾,又算得了什么呢?”

    韦斌沉默了。

    他脸上的春风得意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背着手,在变得空旷的走廊里踱了几步,眉头拧成一团。

    最终他还是觉得得对这消息负责,说道:“走,这事情太大,不能停留在我们供销社这个层面,我们得马上去找王主任。”

    “王主任肯定没走,老易他们几个绝对在下面缠着他拍马屁,赶紧的,你腿脚利索去把他拦下,请他去我办公室,他是市里领导,这事必须得叫他知道。”

    钱进拔腿就冲。

    “等等,停下。”韦斌又在后头招手,“还有,我觉得最好能听听基层的声音,乡下那几位同志肯定也走不了,问问小刘送哪里去了,赶紧让他们一起去我办公室。”

    钱进再次拔腿就跑。

    王振邦确实还没能回单位,易学兵等几个副社长级别的干部正在围着他唱赞歌、拉关系。

    钱进向几位领导道歉,然后在王振邦耳畔低语了两句。

    王振邦脸上轻松的表情也迅速变得严肃起来:“走,带我上去。”

    进入办公室,韦斌给王振邦泡茶。

    王振邦私下里是很和蔼的一个老干部,他摆摆手说:

    “还喝什么喝?刚才开会喝我一肚子水,本来想上个茅房,结果又被你们几个干部给堵住了。”

    “来,小钱你坐,咱们说正事吧,怎么回事?”

    韦斌言简意赅地将钱进从香江得到的气象异常预测信息复述了一遍,同时他也把钱进递给自己的信息总结交给了王振邦。

    王振邦听完,许久没有作声,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信息总结。

    最后他放下纸,手指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缓慢地敲击起来:

    “气象预测,中长期,国际多个机构……”

    他低声沉吟着每一个词,最后抬起头:“这个消息本身无法证实,其来源也非常规。”

    “但是他们这些消息贩子提到的这个预测逻辑——南方洪,北方旱,结合一些我们正在汇集的其他信息还真有点契合。”

    钱进问道:“国内气象部门?”

    “有一些发现,不过不一定准确。你们也知道,这气象问题相当复杂,咱们不像美苏有气象卫星,人家可以在天上看,咱们只能在地上算。”王振邦有些气馁的说。

    钱进试探的说:“王主任,要不然这样,你看能不能交给我一笔外汇,不用多,够我从美苏特别是美帝国那边买通几个气象研究人员。”

    “我让他们拿出资料来,到时候交给咱们国家的气象局专业人员来进行分析……”

    王振邦咂咂嘴,最后往桌子上一拍:“这钱该花就得花,否则真要是南涝北旱突然来了,咱当官的不要紧,人民群众可得遭大罪!”

    “那你先想办法找人,能找到人吗?美元的事你不用担心,我给你联系银行解决!”

    钱进说道:“肯定能,上次咱们去苏黎世那个黑帮大哥宋吉祥您还有印象吧?可以通过他们找人。”

    王振邦点头,但又压低声音关切的对钱进说:“他们的力量可以用,可是你别把自己给陷进去,你有大好前程,不能跟——你明白吧?”

    钱进笑道:“请王主任放心,我肯定拎得清。”

    韦斌说道:“我把刚才来送锦旗的那些基层同志给叫过来了,要不然,我们听听基层的声音?”

    王主任立马点头:“好,让他们来吧,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啊。”

    刘秘书已经把人安排好了。

    韦斌这边一个招呼,张卫民和王守财等人带着不解又有些紧张的神情被请进了这间气氛凝重的领导办公室。

    王振邦没有提气象预测的事,而是非常和蔼地问:“卫民同志、茂春同志、守财同志,刚才光顾着高兴了,还没来得及详细问问,你们那边的麦苗,虫灾后恢复得怎么样?”

    “开春以来的雨水情况可好?眼下这麦子返青、拔节,水能跟得上吗?”

    话题转到农事上,一行人的紧张少了大半,但表情也不好。

    他们面面相觑,最后是王守财作为代表主动开口:“王主任、韦主任、钱主任,虫子是被药下去了,没被啃完蛋的麦苗是比前阵子看着精神些了。”

    “可这开春以来,雨水真真是少得可怜啊,也就清明前后象征性地飘了点雨星子,打地皮都没湿透,往年这时候,怎么也该有一两场像样的春雨了!”

    张卫民也补充道:“是啊,领导。我们两个公社,都属于浅山丘陵区,本身就比平原地带更容易干旱。”

    “今年这光景,我们前些天组织社员查看过几个重点水塘和小水库,水位比往年同期低太多了,不少地方的老百姓开始挑水浇地保苗了。”

    “我已经组织力量在俺们公社清理水渠沟坎,准备万一真的一直不下雨,就得深打机井或者开挖蓄水池抗旱了!庄稼人靠天吃饭,这天爷不赏脸,愁啊!”

    李茂春嘀咕说:“今年恐怕是旱年,俺那里老人都说,今年是九龙治水……”

    “这种迷信的话别说了。”张卫民给老伙计使眼色。

    李茂春赶紧闭上嘴巴。

    王主任笑了起来:“没事没事,咱们这不是随便聊天吗?”

    “你们别有任何压力,咱其实这就是蹲在你们地头上瞎瘠薄扯淡呢。”

    最后这话让土领导们笑了起来,气氛有所缓和。

    钱进配合的问:“九龙治水,这龙王爷管下雨,如果九个龙王爷一起来治理这个水,那不应该是洪涝了吗?”

    李茂春这边听到有人接自己的迷信话,来劲了:“不一样,钱主任啊,你听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

    钱进恍然大悟:“九位龙王爷一起治水,结果大家推脱责任,都不干活?”

    李茂春点头:“对,差不多的道理,我们农民说几龙治水,最好的就是四龙治水,东南西北,各有一位龙王爷管着。”

    “再往上那就不行了,龙越多反而越干旱,九龙治水的时候那就是顶了天的干旱啊!”

    王守财连连点头,补充了一句很实在的话:“俺农民也不是迷信,确实是今年水不趁手。”

    “前些天打虫用水兑药,领导你们怕是没注意,俺都是从家里挑水去田里的,因为河里没什么水,机井水也少。”

    又有一位干部愁眉苦脸的说:“是,剿灭了黑虫妖,俺现在这心头松快了一点,不过仔细想想今年这苗头不对——太干了!”

    “再熬个把月要是还不下雨,麻烦可就大了!”

    两位领导对视一眼,心一沉。

    这些来自田间地头最直接的感受、最朴素的担忧,与钱进带回的那个远隔重洋的气象预警信息,竟然形成了某种令人心悸的呼应!

    王振邦、韦斌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沉重。

    基层的旱象不是猜测,它已经开始显现苗头了!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那个“国际预测”的可能性!

    王振邦站起身,走到窗边。

    暖风吹进来,本来因为抗击虫灾取得大胜他心情舒畅,按理说要吟上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

    可看着窗外晴朗得有些过分的天空,他实在没有吟诗作对的心思。

    如今才四月。

    这天,干嘛这么晴朗、这么暖和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