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供销社雪中送炭,对农民恩重如山 (第2/3页)
主任的任务便是说这些话来升华大家的奋斗精神。
最后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并掷地有声地进行宣布:
“市里已经决定,近期将召开全市性的‘抗击麦蚜虫灾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根据省领导的指示,我们要将你们的功劳,你们的精神,好好宣扬,大力弘扬!”
会议室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对市级供销社来说,从建国开始能得到市里的公开表彰,对于以“后勤”和“服务”为主的供销系统而言是无上的光荣。
就在这时,“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打破了会场的热烈。
韦斌的秘书小刘探进头来,小心翼翼的说:“王主任、韦社,外面有几位安果县的公社干部,说是一定要见您。”
“他们说你有东西落在他们那里了,这次怎么也得给你送回来。”
韦斌微微一怔,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立刻道:“快请进来!”
钱进眨眨眼。
怎么个意思?
农村基层干部也来了?
来的真是巧啊。
会议室大门打开,涌进来几个人。
这些人钱进都认识,为首的是土沟公社书记张卫民,后面跟着大庙沟公社书记李茂春,还有几个人都是其他生产大队的干部。
比如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光头老汉,正是王家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王守财。
他们一进来,显然被这满屋子的领导和热烈的会议气氛震住了,一行人脸上顿时有些局促不安,赶紧冲着满桌子的领导点头哈腰。
张卫民冲韦斌点头哈腰:“韦社长打搅您开会了,真对不住。”
“不过您有重要东西落在俺地里,俺怎么也得给您赶紧送回来。”
他给王守财使眼色,王守财向前一步,把紧紧抱着的包袱小心翼翼地放在会议桌上,颤抖着手解开上面系的疙瘩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小小的土布包袱上。
包袱打开,里面竟然是一顶八角帽。
会议室里的人几乎都能认出来,这是韦斌平日里戴的帽子。
一些当初跟随韦斌下乡视察工作的干部就把韦斌在地头上摔帽子、许承诺的场景低声诉说出来。
也有人向王主任诉说,王主任听的面色凝重、连连点头。
张卫民拿过帽子去递给韦斌:“韦社长,您当时把自己的帽子留在我们地头上,许下承诺说不解决虫灾,您不戴这顶帽子了。”
“供销社了不起,后来送去的那个氯菊酯还有白菊酯……”
“是高效氯氰菊酯乳化剂。”李茂春低声纠正一句。
“对对对,”张卫民不好意思的笑起来,“我没什么文化,是靠干农活干到公社去的大老粗,农药名字长了我还记不住呢,叫领导们看笑话了。”
韦斌跟他握手去拿帽子。
张明等人噼里啪啦拍照片。
钱进在下面看的乐呵。
套路,都是套路。
炒作,又要炒作。
李茂春那边从包袱里又拿出来一块折迭的棉布,它质地跟包袱差不多,以至于刚才没人发现它的存在。
棉布打开,竟然是一面折迭着的锦旗。
红色的平绒布面上,用金黄色的颜料笔挺地写着两排大字:
“供销社雪中送炭,对农民恩重如山”
落款:安果县土沟公社、大庙沟公社联合敬赠,一九八零年四月
“韦社长,各位供销社的领导!”李茂春激动的举起锦旗冲场下说,“俺这些乡下人,不会说什么漂亮话。”
“虫灾来了,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看着麦子一天天被啃光了秆儿,农民们心都要碎了!”
“然后是供销社、是政府,在最要命的关头,把救命的农药送来了!你们救了俺好几个公社千千万万农民的饭碗啊!”
有干部立马鼓掌,掌声更加热烈,一浪高过一浪。
钱进听的微笑。
这还叫不会说漂亮话?恐怕是提前打了草稿的吧?
韦斌这边堪称老怀大慰,几乎要笑出声来。
他好不容易克制住开心的情况,但嘴角眉梢的笑意无论如何也藏不住:
“哎,王队长、张书记、各位同志们,快别这么说。”
韦斌放开握着张卫民的手,上去一一与其他几位干部握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是供销人,就是为农民兄弟们服务的,你们这么夸,我这张老脸可真是挂不住了。”
他使劲自谦着,脸上的红光却更盛了。
“对了!”韦斌忽然想起关键人物,赶紧把王振邦介绍出来。
介绍了王振邦后又把钱进拉到了王守财等人面前。
几个干部对钱进很有印象。
而且印象很好。
因为这个年轻干部是最早跟着韦斌去下农田查看灾情的领导之一,也是第一个对他们做出承诺的领导。
他们还记得钱进当时信心十足的样子,也记得那句‘解决不了虫灾你们去市里往我脸上吐唾沫好了’狠话。
再后面也是钱进亲自送去的氯菊酯,发现了氯菊酯能控制虫灾规模但不能有效杀灭害虫的结论。
“哎呀,是你!是这位领导!”一直局促的王守财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上前一步。
这里他就跟钱进熟悉。
钱进每次下乡都找他了解虫灾祸害麦苗的情况。
他双手紧紧抓住了钱进的手,上下用力摇晃着:“我想起来了,是你啊!”
“我都记得呢,就是你当时在地头跟俺发誓赌咒,说一定能把虫子药死!说要是办不到,就让俺去市供销社门口往你脸上吐唾沫,哈哈哈!”
说到这里他感叹道:“俺社员们当时那心啊,又悬着,又觉得你说话真硬气,肯定是个能干实事的人,结果你真办到了。”
“那我得代表俺大队的老少爷们谢谢你,真是谢谢你了!”
钱进跟他用力握手。
不知不觉中,也是有一番领导派头了。
这场内部的表彰会,在送还帽子、敬献锦旗和农民干部们的感激与赞誉声中,达到了最圆满的高潮。
随着记者带着相机离开,表彰会算是结束了。
堪称是一次完美的内部庆功。
参会人员陆续离开。
王振邦主任也被簇拥着先行离开。
钱进走在最后,跟韦斌肩并肩。
韦斌这边满面春风,还在回味着刚才的场景,然后一扭头,看到钱进脸上不但没有春,还挺焦。
焦躁,焦虑。
韦斌觉得不对劲,疑惑的问:“怎么了?立了大功,农民兄弟又这么感激你,怎么看你好像有点闷闷不乐?是有什么心事?”
钱进抬起头,看看不远处的众人后,还是开口说道:
“韦社我不是不高兴,能帮上忙,农民兄弟们不用饿肚子,我比谁都高兴。”
“只是之前在香江的时候,为了打听农药的消息,我跟一个搞国际情报的二道贩子有过接触,花钱找他买了一些信息。”
钱进看了韦斌一眼:“花的的是外汇,人家收美元。”
韦斌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这在对外工作中很正常。
钱进说道:“这个人还挺有爱国之情的,他最后给了我一个‘信息搭头’,或者说一个他觉得没啥大用的消息。”
“他说,根据他们从欧美日苏一些正规的官方及商业气象预测机构内部流出的分析报告和专业模型研判,今年的天气走势很不对劲。”
“天气?”韦斌眉头也皱了起来,“他们情报掮客还关注这个呢?”
“是,”钱进的语气开始严肃,“这个情报贩子吹嘘他有内部渠道。”
“他说多个国家的顶尖气象机构,经过反复推演,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今年东亚季风活动将出现显著异常。”
然后他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张纸递给韦斌:“看,他说这些气象机构的具体预测是,我国今年会遭遇极端天气导致的灾害。”
“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极有可能遭遇异常强盛的梅雨锋,引发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而我国华北地区,包括咱们在内,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受高空暖高压持续控制影响,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春旱接夏旱!”
韦斌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忽然一拍额头说道:“你这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件事,之前你去香江出差我这边找了海滨大学几个农业学教授咨询抗击虫灾的办法。”
“有个教授就跟我说过,虫灾后面往往有旱灾,这在古代就叫做大旱之后必有虫灾。”
钱进说道:“但现在是先有的虫灾……”
“不对,去年冬天开始咱这边没怎么下雪,如春到现在四月中旬了,眼看就是谷雨了,结果下过雨吗?”韦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