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钱进同志,我预祝你胜利 (第2/3页)
法,他们的观察和建议非常关键!现在我们需要行动!”
然后他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
“时间特殊,一切特事特办!我现在代表领导小组宣布:钱进同志即刻挂职‘百万亩麦田虫灾应急专案组’副组长,与苏达翔教授、赵局长同职务!”
“其中苏教授负责对害虫的直接研究工作,赵局长你负责关于各级单位的调控工作,钱进同志你具体负责高效氯氰菊酯等除虫剂的紧急采购和供应链协调工作。”
“钱进同志,一切所需资源,由你向我和领导小组直接报备调用,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动用你国内外一切能用的关系,三天之内,你得把确切的情报、货源和运输方案给我摆在桌上。”
有了曾经的合作,现在一切都好办。
王振邦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果放在战场指挥官的位置上,那他足够有决断、有魄力。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对钱进能力非常信任。
领导和同事都不会成为自己的掣肘,钱进这边还挺开心的。
临危受命的责任,总能点燃男儿的热血。
正所谓男人一生最大的挑战,无非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现在,他的挑战来了。
副组长的职务是千斤重担,也是炽热的战鼓,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所有的斗志:
“是,组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有了指导小组这边的支持,香江出发的样品运送速度再次加快。
本来是香江发货到羊城,通关后由供销系统安排车子日夜不停送到海滨来。
通关速度比较慢,但有了市府的能量,那边办了加急,当天中午就到了羊城。
恰好羊城有航班飞省城,高效氯氰菊酯乳化剂样品被送上飞机带了过来,然后警车负责运送,一路鸣笛把样品给送到了海滨市。
距离昨晚得到第一批氯菊酯还不到24小时呢。
此时江城运送的氯菊酯还在路上呢。
包裹是个边长得有半米的箱子,很沉重,打开后里面全是密封保存的袋子。
这种除虫剂是分开保存的,有的袋子里是白色粉末,有的袋子里是黄色颗粒,最多的袋子里是乳白色的油状物,也就是乳化剂本体。
里面有农药介绍资料,是在使用前将各类配料按照顺序倾倒进去,它们还要进行反应,最终生成的才是高效氯氰菊酯乳化剂农药。
王振邦看后纳闷的说:“这东西如此高科技吗?怎么这么麻烦?”
苏达翔教授无奈的笑道:“是这样的,通俗的说,这款农药中发挥效力的物质可能不超过八种甚至是不超过五种。”
“然而这些粉末和颗粒里头含有很多种化学物质,有些化学物质之间还已经进行反应了。”
“所以为什么要按照顺序来倾倒呢?就是为了让它们重新反应,把需要的物质给生成出来,再互相结合,形成最终的除虫剂本体。”
王振邦听懂了:“人家是防备咱们分析它们的产品,然后进行仿制?”
苏达翔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钱进下意识问道:“它们不是申请了技术专利保护吗?现在不是有世界技术专利保护法吗?”
苏达翔笑了起来:“有,确实有,可是保护力度不够呀,像是咱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技术专利保护法呢。”
钱进明白了。
有个专家说道:“今年听我一位留美的同学说,美帝国正在拟定一份《贸易与竞争综合法》。”
“这一立法如果成功,那就可以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技术专利保护关联在一起,它们设想可以使用惩罚性的贸易报复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此一来,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就有保障性了。”
钱进若有所思的点头。
原来是这么个事啊。
ICI忙活了一大通,其实它们是瞎忙活。
钱进早就知道高效氯氰菊酯具体是什么成分了:氯氰菊酯、氰化钠、三乙胺、异丙醇。
苏达翔是行家,他的推断没错,这款最新的拟除虫菊酯农药有效成分就是这四样!
他之所以会查到这种农药的成分,是因为他昨晚特意查了百草枯的成分。
而他需要百草枯的成分,是为了后面计划进行铺路。
要想快且便宜的获得价格高昂的高效氯氰菊酯,他必须得动点脑子。
不过这次他的计划有些大胆。
他准备来个农药双飞!
一次嫖ICI家的两款农药!
指导小组的专家团里有一位教授是研究所植保研究室的主任,也是海滨地区植物保护和昆虫研究的权威之一,他那里有受害麦苗和蚜虫样本。
没的说,一行人带上样品就全过去了。
调好乳化剂,两个实验组形成对照,每一组都有五个烧杯,每个烧杯里都是两棵麦苗和大量蚜虫与虫卵。
乳化剂喷入第一组,对照组五个烧杯中,分别喷洒了氯菊酯、丙溴磷、666、灭多威、毒死蜱等农药。
结果出现的很快。
仅仅几分钟,乳化剂喷入烧杯里的虫子在高效氯氰菊酯的冲击下迅速死亡,对比组却依旧活跃。
再看虫卵。
乳化剂组,虫卵明显多了一层灰气,其实它不是真的多了什么,而是少了什么。
少了对比组虫卵上的那种光亮。
这种光亮是生命的能量。
见此王振邦等官员全激动鼓掌:“这个农药有用……”
“哎呀,这药太厉害了,喷上才多打一会呀,结果就给杀灭了?”
苏达翔教授解释说:“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非内吸性但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它们可以通过与害虫钠通道相互作用而破坏起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一旦被破坏,那死亡速度不就很快吗?”
一行官员听后面面相觑:“哦,原来如此。”
不懂。
不明白。
技术上的事情不需要他们明白。
他们需要看报告做判断就行了。
很快,一份定性明确的技术评估报告迅速成形:
“新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蚜剂高效氯氰菊酯乳化剂,在实验条件下,对本次虫灾样本表现出显著致死效力及速效性,效果显著优于当前库存农药……”
报告出炉,几个教授在那份报告下方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锋凝重。
王振邦看着报告却开始犹豫起来:“这个新型农药确实有效,可、可是不是直接进口它呢?”
又有一名农业局领导不管别的,只管自己摊子上的毛病:“进口吧,这药非常管用,咱们都看到了,这家伙使用后,几天下来就能把虫灾给解决……”
“外汇呢?”王主任叹了口气。
苏教授也在沉默点头。
大家伙看向王振邦。
他没办法,只能感叹的说:“农药有用,但据咱们现在所知,这I C I不是慈善家!”
“这种最新锐的救命药,他们必然会漫天要价!有没有人算过需要动用多少外汇留成?国家批起来有多难?”
“可时间就是麦子,我们没有时间拖沓!”农业局领导动情的说。
“王主任,您看看窗外的天,看看那份灾情通报上黑压压的数字!”
“农民的天塌了,他们的麦田已经被虫子啃成了一片黑了啊!”
“前天我去乡下查看情况的时候,发现公社社员是捧着发黑的麦苗去公社政府去供销社跪地痛哭的!”
“这虫灾影响太大了,现在受灾土地已经有几十万亩了,每天还在成倍的扩大,这关系到多少人的口粮,多少人家的活路!”
这话要是专家们出来说,王振邦没有意见。
结果是农业局的领导在说。
王振邦虎着脸恶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怒道:“那我问你们,这事是谁他娘拖出来的?”
“嗯?你们现在知道灾情严重、知道影响多少人家的活路了?那我问你们,半个月之前公社就开始上报灾情,那时候你们在哪里!”
农民受灾是一回事。
农业局领导们不管国家外汇的紧张,只想花钱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他很清楚,这几个领导是想让国家给自己擦屁股呢。
现在托底的方案已经出来了,最多无非是让国家多花点钱来解决灾情。
这种情况下他就不需要农业口几位领导的支持了,于是他索性翻旧账:
“这次的灾情是天灾更是人祸!”
“你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后面全都跑不了!该是谁要负责任那就得负责任,该是谁要挨板子那就得挨板子!”
领导们噤若寒蝉。
他们将求助的目光放到专家组里。
专家们跟他们平时打交道的地方多,所以不会见死不救。
还是苏达翔开口,他沉吟后说道:“高效氯氰菊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