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虫灾突至,群雄束手 (第2/3页)
干敢骂娘上来的。
太多人没有真本事了。
就拿阮福贵来说,这话是当下该说的吗?管他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呀,先得给老百姓给公社干部一个交代呀。
我们的工作可以没有用,但我们不能不工作!
阮福贵这边也委屈。
你对我什么态度?
对钱进什么态度?
噢,他小钱是你得力干将,我阿阮就不是了?
刚才我说了二代有机磷农药可以搞到,结果钱进说没用你就说咱换药,你怎么不嫌弃他不干事呢?
钱进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要是知道了他会更委屈。
老子就是能干事!
老子就是知道不管第几代的有机磷农药它都没用,就得靠菊酯类新型农药!
因为根据《农林志》记述,本次蚜虫虫灾中,初始版本的菊酯类杀虫剂表现就还可以。
它们无法歼灭蚜虫,但能控制蚜虫的扩散速度。
起初农科院的专家便是先从氯菊酯这种初代菊酯类杀虫剂开始使用,发现能杀灭蚜虫和虫卵,然后进一步使用了效力更强的氯氰菊酯控制了蚜虫的扩散速度。
否则前世虫灾要影响的农田可不止是局限在海滨市和邻居城乡地区,会至少影响一个省!
正是有氯氰菊酯当先锋,才给国家发现了高效氯氟氢菊酯这款大杀器,并最终将蚜虫歼灭。
而现在钱进需要时间。
只要国内有的农药杀虫剂先控制了蚜虫扩散速度,他这边就可以想办法引进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在众人的期盼中,阮福贵急匆匆的跑回来:“领导,不好办呀,现在江南科研院的薛振祥先生带领研究团队一直引领国内菊酯类农药开发,但开发速度缓慢。”
“华东师范大学顾教授也是开发菊酯类农药的先驱,他主持广陵农药厂工作17年,在拟除虫菊酯领域深耕细作,目前倒是有产品推出,可是产量很低……”
韦斌很气。
你去打电话,结果就打出了这样的结果?
这不都是些屁的结果吗?
钱进看他又要骂娘,便不管影响,索性越俎代庖:“这样,阮科长,麻烦您先去联系广陵农药厂,看看能不能搞到一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过来。”
“咱们先不管他们的生产能力怎么样,咱们先看看这种杀虫剂有没有作用,好不好?”
几个干部闻言激动不已,连连冲阮福贵点头哈腰:
“是的,领导,请您务必把这种新型杀虫剂给买到呀,咱农民底子薄、光景差,要是粮食绝收会出人命的呀。”
几个平日里在各自公社跺跺脚、说一不二的硬汉子,此刻向着阮福贵说软话,一切期待都在他身上了。
韦斌阴沉着脸对阮福贵说:“还不赶紧去协调农药?”
“算了,”他当机立断做决断,“我这边去联系广陵供销总社。”
“阮科长你去找仓储运输部的祁东同志,让他看看咱们有没有车子在广陵地区,有的话尽快赶去农药厂等待装货。”
阮福贵急忙说:“是、是。”
韦斌守着几位领导和公社干部的面,立马打出了电话。
接通后他这边露出笑意跟对方打招呼,又把紧急情况做了解释。
现在话筒漏音问题很严重,对面的话清晰到钱进都听清楚了:
“诶老韦,这不对吧?虫灾爆发不可能是短时间的事,起码不是三天两日的问题,按理说这得有是十天半个月的警戒期,你们警戒期干嘛了?”
这话真把韦斌给说尴尬了。
他只能含糊的说:“哎,下面的同志工作能力实在不行,他们没有警惕起来呀。”
有个公社干部冒冒失失的说:“啊?我们春分那阵就开始往县里报虫灾消息了……”
旁边干部情商高一些,赶紧给他一肘子然后补充:
“是,春风那阵我们就发现苗头不对劲,不对,往前两天龙抬头的时候,我们就有公社发现问题了,当时上报的是县里农林局,估计是……”
其他干部赶紧挽尊:“对对对,先上报了县里的有关单位,县里单位不重视,我们没办法今天自己来市里了……”
“一点没错,唉,我们现在走上绝路了,只好兵分几路,我们这一路来供销社找大领导来协调新型农药……”
“大领导就是有能力有魄力,你们看,韦社长跟咱们农民站在一起,一听情况就知道火烧眉毛,今天一来上班就给咱们办事……”
春分是3月20号,龙抬头是三月18号。
县里领导不可能十多天没把情况上报给市里,只能说,两级的领导干部都掉以轻心了。
因为海滨市最近几年除了钱进刚穿越过来的77年闹了个洪灾,导致大河堤坝崩塌出现险情,其他年岁还是挺风调雨顺的。
如今一来就来了个大的!
韦斌亲自出面,广陵市供销总社的社长答应协调广陵农药厂优先将库存中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先调拨给海滨市这边。
当天发车,全程公路,当天就能送到。
然后市里头主管农业和保障的几个部门全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情给震动了。
市府领导亲自下命令,要求相关部门各主管领导要亲自带队,去查看情况。
供销社这边是韦斌来带队,他点了钱进、阮福贵等人的将,分乘两辆汽车直奔安果县受灾地区。
不同单位去的是不同公社,他们去的是大庙沟公社。
车子到公社的时候,县里供销社的主管领导已经在等候了,看到大领导到来急忙一路小跑上来伸手。
韦斌哪有心情寒暄?
他直接无视了伸出来的手,厉声问道:“你们全在这里站的齐齐整整干什么?啊?当泥塑菩萨还是当模特?”
“进农田啊,去查看情况啊,你们站在这里能站出结果来?”
县里的干部们顾不上挽起裤腿子,赶紧进入农田。
这片农田受灾很严重,农田所属生产队、生产大队的干部都在这里。
大队长叫王守财,是个光头老汉,他眼睛都红了,这是一夜没睡觉熬红的。
钱进跟着他踩着田埂进农田,他回头悲怆的说:“各位领导,没必要踩田埂,就踩地里吧。”
“麦苗不怕踩,它们快死光了,踩吧,没事的。”
钱进安慰他:“同志,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县里不会看着你们受苦受穷,市里也不会眼睁睁看你们绝收断粮。”
“你可以着急但不要绝望,这些害虫一定有办法解决,我们供销社可以把话撂在这里,要是我们无法提供合适的农药来解决这问题,你去市里找我钱进,冲我脸上吐痰!”
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破釜沉舟。
这个态度让在场的公社干部和生产队干部们顿时精神振奋。
他们现在就是需要有人给他们提气。
前面的韦斌听闻此言点点头,对阮福贵淡淡地说:“你是农科干部,这本来是你的工作,可你看看你是怎么干的?”
“再看看钱进同志,看看他的干劲和决心,你是不是应该也表示一下?”
阮福贵赔笑然后心里骂娘。
说硬话许承诺谁不会?问题是这次虫灾如此邪门,谁敢保证能解决?
要是解决不了到时候你是不是就要骂我向农民开空头支票说大话啦?
干部们在地里走着,心是一个劲儿往下沉。
原本绿油油的麦苗,嫩叶背面不知何时爬满了星星点点的墨绿色小虫。
韦斌随手扯过一株叶子细看,汗毛“唰”地一下竖了起来——
蚂蚁大小的蚜虫层层迭迭趴伏着,贪婪吸吮汁液。
放眼望向这大片的农田,麦叶叶肉都已经显出这种病态的淡黄了。
他忍不住感叹一句:“情况不妙!”
“不是不妙,是毁了啊。”王守财凄凉的说道。
不远处还有社员在徒劳的忙活。
他们在喷洒农药。
药桶沉重的重量压在肩头,喷射杆喷出熟悉的呛人药雾,喷的是遮天蔽日。
社员们呛得直咳嗽,钱进见了立马挥手喊:“别喷了别喷了,这是666水?没有用!别喷了!它们杀不了这虫子,倒是你们撒了一脸一身会中毒!”
但喷药的汉子们不听他的话。
大家带着近乎神圣的期望,虔诚地把药水泼洒下去,希望药神能发挥作用。
但他们都知道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