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蕥芝的尺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三十六章 赵蕥芝的尺度 (第1/3页)

    钱拿到手了,叶天开纠结怎么使用,存进股市肯定不行的,这几天香港各大报刊相继报导英国首相访华的消息,有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对,不过叶天明白,撒切尔终究是访华了,至于访华是干什么的,大家心里都明白,伴随着访华,还很‘庄重’的摔了一跤,香港经济进入寒冬时节,股市全面大跌,这时候投资股市,岂不是把钱往水里扔。

    其实在撒切尔访华之前,香港经济已经露出大跌征兆,1981年7月,港府实行金融三级制,加强对财务公司管制,结果令财务公司的短期存款大减,加速信贷收缩,到了82年,大来信贷财务公司突然宣布属下财务公司无法还款,被迫清盘,导致恒隆银行被挤提,并触发持续不断的银行危机,包括恒隆、海外信托等8家银行先后被接管或收购,进一步对地产市场造成冲击,在如此糟糕背景下,难怪邱得根要将九龙银行转让了。

    “股票可以不买,房子一定要买的!”叶天沉吟片刻就做出决定。

    自1978年起,香港的地产市道已开始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东部为例,地价在3年内上升了六七倍,楼价亦上升了3倍。地价、楼价的攀升,刺激了大量热钱的涌入,南洋资金更是大举入市,当时,香港“卖楼花”制度大行其道,只要缴付5%至10%的订金,便可购得楼花,进行投机,而炒家对政府限制楼花的种种政策,诸如对楼花转让加重抽税等,并不理会,投机炒楼风空前炽热。

    二十一世纪,内地有声名赫赫温州炒房团。来到香港之后,叶天可是真正涨见识了,炒房算什么,香港人早在几十年前就不玩,他们玩的是炒楼,炒楼风最炽热时,炒家索性整栋大厦炒卖,形成“炒大厦”、“炒酒店”热潮,中环、湾仔、尖东等各繁华商业区频频传出整幢商业大厦以高价易手的消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钟的金门大厦。中环的联邦、国际两栋大厦的炒卖,金门大厦在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期间3次转手,售价从15亿元增加到8亿元,短短不到2年时间内升幅高达135%,联邦、国际两栋大厦在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期间2次转手,售价从89亿元升至35亿元,短短半年间升幅逾1倍。

    炽热的炒楼风进一步推动地价、楼价上升,房价已远远脱离当时香港市民的承受能力,1975年香港中小型住宅楼宇每方尺约230元。一个400方尺住宅单位售价约2万元,而香港市民家庭平均月入1300元,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相当于市民8个月。即约6年工资,然而。1981年地产高峰时,小型住宅单位每方尺售价已升至约1000元,一个400方尺住宅单位售价增加到约30万元,而市民家庭平均月入约3000元。即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已相当于市民5个月工资,单凭楼市数据,现在的香港和二十一世纪的内地发达城市。没什么区别。

    地产市道的大调整,甫踏入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