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桃花源,逍遥游 (第2/3页)
屋主人的冲动。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茅屋的门被轻轻推开了,带着一声沉重的*。应声走出一个老人家,大约七八十岁,但是目光矍铄,身子骨还算硬朗,没几步便走到了秋华跟前,开口就问道:“多久都没来过这么年轻的小友了。你们要不要去参观参观我的‘陋室’啊?”
黄静秋似乎对眼前出现的人很有兴趣,一股脑地抛出了一大堆问题。比如“山上的桃花是你种的吗?”再比如“山顶的寺庙怎么了?”不过,这些问题还比较正常,还有的问题更加奇葩,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想出来的。诸如“老先生是叫刘禹锡吗?”“你能帮我抓兔子吗?”“老先生是隐居的绝世高手吗?”这一类问题,把老者弄得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最后还是秋华出手,赏了她一个“板栗开花”,让一切归于平静。
进到屋内去,当真是别有洞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话不假。茅屋虽小,却是各种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不过这山上没有高架桥,电力设备也就不存在了。无法想象,一个现代人完全脱离电力还能生活几年,秋华愈发佩服起眼前的老者来。
在房子的一角,还有个简易的书桌,秋华走近一看,上面还有着未完成的墨宝:“思君如满月,夜夜逢勾弦。欲问九重阙”,秋华还未来得及思考,又看到旁边放着一张已完成的词作:“蝶恋花——夜静更深深几许?当年明月,卷帘总不及。试问绿珠归来日?满城桃李愁风雨。青山毕竟不言语。庐阳梦断,潇湘东流去。远去余香空一缕,双泪至今无人挽”
秋华反复吟读后问道:“老先生,这首词也是你作的?”老者呵呵一笑,说道:“耄耋之年始学经,有点心得罢了,这篇拙作是无意拈来的,小友可有什么高见?”
秋华拱了拱手,说道:“老先生客气了,活到老,学到老,您才是真正的厉害呢。写诗词的话,我也不是很擅长,写作的时候,常常困于旧格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