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唯文心,不可失 (第3/3页)
道:“呵呵,这孩子真可爱。”朱通义怕他坏了自己的计划,慢说道:“那个,秋华啊,你别紧张,张局长就问问你一些情况。”
然后又补充道:“张局长,您别在意啊,秋华同学可是我们学校数一数二的笔杆子呢,可能是紧张了。”张心慧笑道:“无妨无妨。”然后看着秋华又说道:“这篇‘十七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你写的?”说罢,扬了扬手中的卷子。
秋华走近了几步,仔细看了看,随后肯定地说道:“是的,这是我的卷子。”
张心慧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秋华小同学,我问你,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秋华顿了顿,缓缓说道:“我认为,首先是字的书写。‘字如其人’,现代社会,人们已利用各种高科技,文章的阅读也越来越呈现电子化,导致大多数人提笔忘字,或者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书写,是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精神风貌及文化涵养的。”
其次,则是遣词用句。一篇好的作品,往往都有一句话或一个字起到‘点睛’的作用,文学上称之为‘眼’。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前有诗奴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有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王安石的名篇《泊船瓜洲》中,一个‘绿’字可谓诗中三昧啊。‘推敲’的故事想来更是不陌生吧。一个人的作品失去了这些,也就失去了灵气。
“最后,则是真情实感,不做无由之呻.吟,即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是我所理解的文人应具有的‘赤子之心’。不能说,文章句子足够优美就是好文章。如果缺少情感的投入,无论再怎么文过饰非,也是无济于事的。若文章尽是晦涩难懂的句子,那还不如去研读三坟五典,一边摇头晃脑,一边吟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
张心慧临走前不断怪罪朱通义,怪他没有好好培养这种人才,否则前两个月的‘金作家杯’前三甲恐怕得变变位置了,她还让秋华明年一定要参加这个比赛。
几天后,朱通义如愿以偿,学校今年的综合评价通过了,那几天朱通义还病了一场。不知道的人,都说他是为了教育事业付出了心血。本周的作文练习主题是感恩,一个写感恩校长的学生,拿到了这次的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