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三章 纳善广待察忠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三章 纳善广待察忠谏 (第3/3页)

摇头叹息一声,说道:“现在居大不易也,我浪迹江湖,眼下替人医病解难,你看我这随身家伙,却都带着呢。”

    齐御风低头一看,却见他随身背着一个药箱,另外一杆小旗,就算不展开,他看了一眼,也知道,那其必定是一个大大的“相”字,下面写着:铁口神算,王神课。

    这一身装扮,乃是街头算命瞎的的标准配置,想不到他居然被这一个算命先生兜着忽了半天。

    齐御风登时苦笑不得,心道这人难道是想,只凭三寸不烂之舌,骗上一官半职么,他知道这等诳骗之徒,说话素来信口雌黄,而且留有余地,都是靠察言观色,捕捉问卦人的脸色行事,怎么这人却**的,直来直往呢?

    一般街头算命之人,都将自己打扮的仙风道骨,这人却膀大腰圆,足足有七尺多高,而且目光神蕴内敛,看上去定然会些武艺。

    难道是他见我年幼无知,便是连好话都不准备说上几句,连骗都懒得用心么?

    当即他心好笑,却不动声色道:“先生以为我西凉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先生何以教我?”

    他不想过多废话,直奔主题。

    这个问题问得太广泛。云山雾罩,一个何以教我,换作别人大约就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那人却有备而来,不慌不忙,说道:“小人愚钝。斗胆猜测大人忧虑之事。一则抚民,二则筹粮,三则招兵。”

    “猜这三个事情,也算是有用之才。”齐御风心暗道,颔首听他继续说。

    “我认为筹粮一事,殊不为患,永昌虽然闭塞,但眼下武威富庶,库内存粮,足够大人使用。只是这抚民,大人在武威所做虽然足够好,却也未能尽善人意。”

    齐御风听到这话,心一动,这武威当时平定,乃是五散人与阿盖等人所为,此时政通人和,无为而治,又有什么不好?

    当即他困意消除,问道:“怎么不好?”

    那施彦端呵呵笑道:“大人。这黄老之学,在平复天下之际。固然甚好,只是眼下兵荒马乱,如此作为,却何日能兴兵南下,一统原?”

    齐御风摇头道:“我无意南下,只想赶走鞑江山。”

    施彦端面色一怔,随后点点头道:“既然大人有此等志向,更加值得我一拜!”说罢起身。对着齐御风一躬。

    齐御风见到这人四十多岁,却对自己大礼参拜,当即摇头道:“你不必这样,且说说何为抚民之道。”

    施彦端道:“如今百姓无知,不知何为忠奸,那总管是个汉人,平日搜刮民利甚狠。只是得几个人吹捧,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绝代清官,你将此人杀了,百姓平日虽然受他苦楚,眼下却是又恨上了凉军。”

    齐御风听到这话。猛然一惊,点点头道:“不错!”当即他传令下去道:“叫人把城头上那个总管的尸体放下,通传百姓,暴尸是因他忘了汉人根本,以作惩罚。惩罚已够。现在我要为永昌路百姓感谢他平时体念,厚葬之。”

    接着他回头道:““这样够不够?”

    听完齐御风安排。施彦端暗暗佩服。瞬息间能想到理由,把暴尸和厚葬毫不牵强地联系一起;起到了以儆效尤的作用,还给人爱惜百姓的印象。非有急智不可。

    一炮打响,他心大定:“大人聪智,远胜小人。这么安排,十分妥当。抚民是足够了,至于招兵,还稍嫌不足。”

    “先生请说。”齐御风聚精会神。

    “永昌内外土著,多为有田之家。伪元在城北数十里设有屯田。虽战乱之际,全路四五万人,不曾受到过饥饿、兵乱的威胁。大人招兵,自然一个人都不肯来。”施彦端口才便利,分析透彻,齐御风醍醐灌顶,立时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永昌流民几何?”他问。

    “目前全路五万多百姓,蒙元、色目之人三万,还有两万百姓,俱是汉人,不过这等人都是流民,吃穿用度还得大人费心了。”

    齐御风听到这话,摇头道:“吃饭穿衣,不成问题,再过几年,等我创出了珍妮纺织机,何愁天下人无衣可穿!而且城外野羊野马,尽可暂且度日,眼下我武威城就有几千头牦牛,咱们种地屯田,只要富户盘剥的少些,老百姓就都能吃上肉啦。”

    那人微微一怔,随后想到齐御风武功盖世,将这许多牦牛聚集在一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当即点头道:“只要有衣有食,老百姓自然跟着你干。不过要想让他们真心归附,却还要施点小计谋才是。”

    齐御风问道:“什么计谋?”

    施彦端笑道:“当年明教举事,俱是依靠宗教起家,怎么现在却忘记了?眼下兵荒马乱,人人自危,只要传播教义,自然流通百郡,到时候不等大人到达,天下百姓便早已将你视为救世共主,光明所在,义军一到,自然马到功成,眼下永昌佛道不兴,正是立教的好时机。”

    齐御风微微一怔,心说眼下明教五散人都不怎么传教了,还要使这等法?用宗教占领一地,确实是最好的法,却也极为容易反噬,伤及自身,当即他沉吟片刻道:“此时得我与五散人商议一番,再做决定。”那五散人俱是传教的大才,蛊惑人心之能,天下无双无对,如果他们同意立下明教香火,正是时机。

    施彦端道:“明教威名,早已传遍天下,可是我听说大人并非明教人,却是佛门的护法,这教义之,可不能任凭明教占了先。”

    齐御风摇头道:“咱们这西凉都是明教打下来的,怎们却不能用明教的名头了?”

    施彦端道:“‘明尊出世,天下太平。’这句话喊了足足有十几年了,天下百姓那个不知,那个不晓,可是眼看着明教军队一个个尽数抛弃总坛,自立门户,那却是什么缘故?”

    齐御风惊讶道:“那是什么道理?”他想着近年五散人也不怎么传播教义,只是加强军备,练兵沥马,想来定然也跟这有关。

    施彦端道:“没人信拉,明教受元廷诋毁甚深,先前又与大派交恶,人人都以为是魔教,这等名头,虽然知者都知道明教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可是在愚民看来,却是非得远远避开才是。”

    齐御风寻思着,明教虽然后来与大派和解,可是在许多痛恨明教之人心,却还是一个行事诡秘的邪教,而且他们长期受到朝廷压抑,江湖人对其知之甚少,行事不免乖张,气氛不免神秘,与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杀孽、多有得罪,故被视之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坏人从挑唆、破坏;再加上教内高手如云,惹得江湖人心嫉妒(如峨眉灭绝师太便有此嫌疑)等等;他们的名声便完全被江湖人传坏了。

    眼下虽然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明教的真面目,但经年累月的诋毁之下,愚钝百姓,却实在不知道明教众人怜悯天下的苦衷,和大仁大勇的胸襟。

    当即他不禁问道:“那怎么办?另起一门?”

    施彦端笑道:“那却也不必,只是让明教人,换个名头传教便罢,昔日白莲教、弥勒宗起事,不就是如此么?”

    齐御风听到这话,也不禁点点头,心道:“说起来彭莹玉和周颠还是这两教的祖宗,眼下让他们另外起一门宗教,却不知行是不行。”

    他想到传教的威力,不禁一阵不寒而栗,就在那科学昌明的后世,那民间困苦之地,遍地都是宗教聚会,宣讲,访谈,散发传单,几乎政府看不见的地方,都是由宗教所控制,政府也只能畏首畏尾,闭目装作看不见罢了,正所谓宣传重地,你不去占领,便自然有人去占领。

    这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心念都有所祈求,若是传播明教教义,以兴大业,正是时机。

    不过这名头换成什么,却又值得他思索一番。

    那施彦端笑道:“昔日彭莹玉以白莲教行事,咱们如今就叫金莲教如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