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预测 (第2/3页)
运算的。”老和尚再次开口,却另外重启话头,“但这种运算,是一种依赖相干度的预测。”
“就像预测一粒电子的位置,其可能性数量,多到超过了组成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粒子数量。几乎不可能言中。”
“但是,当我们把粒子数量增大,预测一团原子。这样一来,因为组成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以及原子之间,它们的相干性大大增加,它的状态可能性数量就会大大减小,预测命中率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数量继续增加,预测由大量原子组成的大分子,甚至纳米级别的物质实体,这个时候,由于基本粒子的数量足够大,相干性太强,预测就会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也就是说,这时,我们可以完全确定,这团物质处于某个坐标,具备多大的动量。”
老和尚循循善诱,一边讲解,一边看着秦渊,确定他是否能够听懂。
秦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关于测不准与退相干这方面的认知,他已经在《量子启蒙》里读到。此时再听老和尚讲解,感到自己在量子启蒙又得到了一些新的领悟。
老和尚见他无碍,继续解说道:“预测某件事情会否发生,也是一样。”
“当一件事情足够小,足够细节化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相干因素,我们是无法确定的。比如你喝茶的时候,每一口会喝多少水,就连你自己,也说不准。”
“但是把事情放大一些,比如预测你会不会杀人,这仍旧是相干度极低的预测。再放大一点,预测你会不会杀具体某个人,比如杨可非。”
“很显然,你们两人的关系,会让这一预测的相干度大大增强,这时的相干度,几乎可以做出百分百的预测了。”
“再往大了说,诸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便只是听过几个以讹传讹的故事,也大多能井井有条的说出一番推断。”
“再说普通人的世界里,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判断,做这一行可以大大的赚一笔。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做软件还是做硬件?做服务还是做应用?做游戏还是做社交门户?大家就会各有各的判断与分歧,因为一旦具体化,相干度就降低。谁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