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 (第3/3页)

人之所以叫牛人,就是牛得没天理。

    古文用典非常繁多,哪怕是中书舍人,也记不完全部典故,因此中书舍人赴任,一般都要携带典故辞典,韵部词典等工具书籍。

    苏轼不用,直接带了一盒“诸葛笔”就上任了,因为他认为官家提供的纸墨都是上乘,就毛笔不尽人意,需要自带。

    但是人家大苏真的没有装逼,而是真实的不需要,出手文章就可观。

    人还是一样的耿直,还是一样喜爱调笑,五年放逐的年月,竟然都被狗吃了。

    恃才放旷,曾经对朋友门生说道:“文章之任,亦在名世之士相与主盟,则其道不坠。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

    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与某,故不敢不勉。

    异时文章盟主,责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

    意思是说,文林盟主以前是欧阳修,欧阳修曾经将盟主托付给他,他希望朋友门生们继续精进,以后也能如他不负欧阳修所托那样,完成传续大业。

    就算是事实,也未免有点嚣张。

    秦观的词可以说算是有宋一代最顶级的,苏轼也评价其气格不足,曾经对他说道:“不意别后却学柳七做词。”

    秦观回答:“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苏轼说道:“‘**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然后还自己做了一副对联,引用秦观和柳永名句,叫“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王祈是苏轼妻族,官至大夫,曾经对大苏说道:“平生写竹,唯两句最得意。”

    大苏问是哪两句,王祈说:“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大苏说道:“好是极好,但是算下来,则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

    王禹锡也是王家秀才,太皇太后和赵煦乞雨成功,小王童鞋做的贺雨诗里有“打叶雨拳随手重,吹凉风口逐人来”。

    当时自以为得意。

    大苏看了问道:“十六郎啊,你作诗怎么如此不入规矩?”

    王禹锡大窘:“这是醉时所作。”

    隔了几天,王禹锡又拿着一首得意之作来见大苏,大苏看过之后问道:“你……又醉了?”

    大苏进入了他的黄金岁月,然而另一个人却苦逼了。

    吕惠卿。

    吕慧卿在给朝廷的谢表中过于嚣张,引发众怒。

    连章惇都开始反省变法时期的错误,吕惠卿还在坚持,曾经与门客议论:“苏子瞻文辞如何?”

    门客应和吕惠卿的意思:“似苏秦张仪。”

    吕惠卿笑道:“苏秦的文才很厉害的,张仪比不上,苏轼一样比不上。”

    然后取出自己的上表,缓缓念道:“面折马光于讲筵,廷辩韩琦之疏奏。”

    在表中还有一句:“自省于己,莫知其端。”

    吕慧卿这是见势不可免,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家族在南海已经捞足,准备回家养老,好歹捞一点“坚持己见,不屈时议”的名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