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稀缺价值才是成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1章 稀缺价值才是成长! (第2/3页)

比方说,我问你,一片农田,要求最快时间把秧插完,还要保证质量,你是去请教一位老农民呢,还是买本插秧的书回家自己看呢?

    “那直接请教有经验的农民更方便吧?”

    “不,正确答案是:借一台插秧机。”

    “啊。机器?”

    “面对“重复性劳动”,光提高自身效率有用吗?没有。因为无论你怎么提高,也只是从一个插秧的新手,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而且,还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即便如此,你插秧的速度,也和插秧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就像我们现有些数据统计与分析,两天完成的工作,机器只需要三分钟。这就是“重复性劳动”常常让人忽略的一点:你的能力其实可以被“工具化”。”

    “人力资源也会机器化吗?你这样一说,我对这岗位不是有没有兴趣的问题了,而是未来会不会下岗位的危机感了?”

    “一个人在职场上进阶的终极目标,就是依靠工具解放出自己的时间,学会调用系统外部的资源,同时拓展价值外延,并最终让自己的价值“资源化”。就是你所谓的有没有兴趣,那个时候,你出卖的不再是不可复制的时间,而是附加在你身上的各种资源。任何时候想跳槽或单干,放出风去,就能接到四周抛来的橄榄枝。不再有“重复劳动”,只有“稀缺价值”。”

    “明白了,我不应该重复劳动,而失去了这个岗位的兴趣,其实做什么岗位都一样,都得创造自己的稀缺价值。”

    “无论曾经的70后、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只有不再沉迷于“重复性劳动”带来的轻松和安全感,你才能真正避开职场危机,赢得职业生涯的竞争。而任何没有方向、没有策略的努力,都必然造就出温水青蛙,最终坐以待毙。”

    “听苏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哈哈,是胜过离职好几回。记得我们这些看似精彩的人生背后都藏着什么?“嗯,那是辛酸。””

    “可何时知道自己的价值已经结束了?无法提升了?或是什么时候要考虑换岗位之类呢?”

    “一个人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就是我先把一件事扔给你,你做得好,再把一件更大的事情扔给你,然后我再扔。直到你奔溃,你就知道,哦,边界在这里了。我会惊讶的发现,有的人不管你再怎么把难度指数级提高,他都不崩溃。还一脸挑衅的样子,来呀来呀。这也是一种天赋。”

    “看来我是没有这种天赋了对吧,一有问题,就想逃。”

    “那也不是,我相信你接下来就会面对问题,解决困难了。”

    “其实我挑这个岗位,本身就是想过来学习的,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们这些年不都是为了学习积累经验而来吗?可你上次在应界生培训上都说让她们不要老说学习学习,公司不是用来学习的。”

    “因为职场没人在意你输入什么,只在意你输出了什么。你说我们以前在ipsnu,也许你每天背 30 个单词,每晚去健身房跑步,游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