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真凶是谁 (第2/3页)
“虽然无法查知具体信息,但是我们七区已经锁定了资金的大致流向,认为是在江沪地区。”
林东接着解释。
秦玦一向缜密,这样的问题自然是早就考虑过了的,所以林东也不疾不徐,能够说明得很清楚。
“竹简斋的活动范围一直在京城,据点应该也离京城不远,空头位置却在江沪,这就是最大的疑点。”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华国有两大反统组织势力,一支是竹简斋,另一支暂时没有确定。”
(章节回顾:陆军军部和竹简斋都在京城,差不多是北京的位置,淮南客栈是竹简斋据点,离京城不是很远,说是淮南,其实位置在淮北,非法资金汇集处大概在上海。)
各级军官按照林东的说法认真分析了资料,纷纷点头,若没有秦玦,他们估计就要忽略掉这一大势力了。
陆军军部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肆意栽赃,虽说竹简斋仍然要查,并且要狠抓,但是将如此滔天大罪安在人家头上总是不对的。
因此,剿杀令的事儿也就此作罢。
经商议确认了最终结果后,总司令一锤定音。
“我会尽快将结果汇报政府,要求暂时扣留剿杀令,林东同志,请即刻通知江沪警部严抓非法资金流入状况。”
“秦少将,竹简斋的各项事务还需你多留心,防止其势力扩张,尽快取得搜索进展。”
“散会!”
秦玦站起身,动作时不时扯动到背后的伤,带来阵阵近乎撕裂般的疼痛。
虽说事件已经有些眉目了,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很令人在意,譬如,两支势力究竟有怎样的怨仇。
由于政府与军部的严格打压,近来很难遇到竹简斋作案的痕迹,看来确实是打算消停一段时间。
不过要养活竹简斋这么多人,光是靠着以往偷窃来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过不久,应该就要有所动作。
如果到目前为止,秦玦所有猜测都正确的话,那么这样的思路是毫无纰漏的,怪就怪在,从一开始他就落入了陷阱。
竹简斋斋主的年龄具有迷惑性,陆弥生又是陆家大小姐,能够凭借关系轻易了解军部的情况,正所谓知己知彼,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