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孤亭古道无情酒 (第3/3页)
心中千言万语,一时竟语噎。
夏完淳面有讪色地说了声:“来啦。”随即又陷入难熬的沉默。
兄弟二个心有灵犀地预感到将要发生难堪之事。
谢辰风心中很不是滋味;不希望面对的人和事还是来了。
该面对的既然无法逃避,倒不如坦然接受。
谢辰风首先打破僵局,“你该不会是专程为了请我吃酒吧?”
夏完淳的思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如此又有何不妥?”
“难得完淳兄有如此雅兴。”
“路逢知己千樽酒,醉出阳关唱情歌。”
“路逢知己千杯少,何妨羞愧醉中仙。”
二位少年此时仿佛重拾了久违的情义。
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人生苦短,难得糊涂,何不及时将温馨的瞬间作为永恒。
梦中温馨,梦醒痛苦,何妨沉醉?
有些话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不想说问了也是多余。娘娘产子——皇帝不急太监急,又是何必?
二人的对话很有一丝虚与敷衍的味道。
“端起酒杯就饮,难道不怕酒中有毒么?”
“你我喝的好像是同一坛酒。”
“可是我可以事先服下解药。”
“果然如此,死而无怨,因为我并非死在夏完淳的手里。”如果喝了夏完淳的毒酒,那么自然是死在完淳的手里。他却不承认死在对方的手里,辰风的话有意思极了。
夏完淳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诚挚与信任,他是聪明之人,自然听懂了谢辰风的话语;如果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段,他就不配叫夏完淳,那个夏完淳应该是个襟怀坦荡之人。他说了句谢谢。
一酒暂时泯恩仇,他们无限憧憬地回忆着曾经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父亲布置的作业,我总是完成不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你就替我完成,可是总被发现,总是一起被关禁闭。”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被阿牛欺负,你替我出头打架被父亲罚跪。”
“反正记得我受罚的次数比你不知要多无数万回,你却总是要陪着我,傻不傻?”
“也不总是这样吧。”
“你不说,我倒忘了,”谢辰风用手指点点说,“你狡猾得很,溜出去找秦篆来作说客。”
钱秦篆小时候特别聪明伶俐,夏允彝也特别宠爱她。夏允彝惩罚儿子的时候,任何大人求情都不管用,小秦篆的莺声燕语却百发百中。
无意间提及钱秦篆,无意间触及少年的心事,兄弟二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夏完淳打破了冷场,“三国时期有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我们不妨效仿古人来个煮酒论正道,兄长意下如何?”
“倡议倒是不错,只是我见识浅薄,愿意洗耳恭听老弟高见。”
“我私下以为,必须先行王道,才能天下大治,民道自然兴旺。”
夏完淳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如此言论在意料之中。
谢辰风自幼体察民间疾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
“我倒以为,必须先行民道,才能天下大治,王道自然稳固。”
双方见解各有偏颇。唐太宗倒是找到了人间正道,将王道与民道的关系处理得相得益彰。他说:“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人的立场和阵营不同,所代表的思想不同,由此产生的矛盾看来也无法调和。
矛盾实在无法调和的时候,只有通过武力解决。
刀剑争锋,在所难免,二人已经心知肚明。
既然无法改变对方,又何必做无谓的事情。
夏完淳本来还想游说谢辰风,如今看来没来这个必要。
他既然能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当然有独到的一面,他擅于审时夺势当机立断。
他单刀直入切到正题,“〈大明兵防图〉是否在你身上?”
夏完淳此行的意图在意料之中,谢辰风早有心理准备。
谢辰风简洁利索地答道:“是!”
“希望能够完璧归赵,我们虽然不能成为朋友,但至少还是兄弟。”
辰风沉默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坚决而缓慢地摇着头。
“是夏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随时可以取走,夺取兵防图是我对义军的承诺,永远不会改变。”
夏完淳遗憾地微微颔首,恨恨地说道:“很好!你我从此不再是兄弟。”他起身霍然抽刀斩断衣襟的一角,用力地甩向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