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闪电流星极光剑 (第3/3页)
他霍然扶案而起,面容流露着严峻坚毅。
帐中众人莫明而愣愣地望着夏完淳。
夏完淳从众人的目光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于是尽力压抑着义愤,尽量使语气从容缓和些。
“刚刚得到密报,汉奸吴三桂率领五万宁远军驰援苏皖战场,三五天就可以抵达金陵,如此一来,形势就变得极为严峻,诸位知道,我方的将士为七万,跟我们现在对峙的清军为八万,如果吴清汇合,总兵力就是十三万,更甚宁远军能征善战,绝非寻常。”
帐中的空气愈发紧张,仿佛即将爆破的火药桶急剧膨胀急剧升温。吴三桂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智勇双全,宁远军被誉为“天下第一晓骑”,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众将议论纷纷,面露惧色。
神威将军手按剑柄,镇静自如地立在那儿,也不说话听着言论,冷静而揶揄地扫视着各个将领,。
众将看到夏完淳的神情,渐渐地安静下来。
神威将军目光如剑,正义凛然,语重心长:“诸位将军!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何惧生死?我恳请诸位精忠报国,奋勇杀敌,本将军已有御敌之策。”
众将面面相觑相互交换着跃跃欲试的目光。
正在此时众将中闯出一员大将,三步并作两步迈到营帐中央,豪迈地说道:“我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忠君报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声音宏亮而铿锵。
原来是石松将军。
夏完淳眼含笑意向石松嘉许地微微颔首。
无情剑客亦从容不迫地起身表明心志。
“我虽为一芥草民,却也明白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道理,假如需要草民效犬马之劳,在下定然万死不辞!”
帐中众将本是久经沙场血气方刚的汉子,奔放粗犷的豪情立时被激起,纷纷舍命请缨。
夏完淳抓住时机命众将各回营盘准备升帐。过会儿神威将军下令擂鼓聚将。随着阵阵紧迫的鼓响,各路将领陆续到齐,军容肃穆威严,盔明甲亮。
神威将军稳坐帅位,面容清矍而凛然,目光严厉而炯然,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粉碎吴三桂和苏皖清军会合的战略意图,以求改变可能形成的严重局势,夏完淳决定明军趁宁远军未达之前突袭清营,最大限度地消灭或打击清军。只有如此可能改观敌众我寡的局势。
夏完淳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
石松率五千骑兵,诈称宁远军前锋伺机偷袭清军营盘,如果受盘查暴露就强行突击清营,大肆放火虚张声势。
辰风率精兵二万为第二路军,一见火起就由辕门冲击清营。
石松军跟辰风军汇合时,不必堵截优势数量的清兵,空出一条路令清军突围,免得其作鱼死网之争。待清军夺路而逃之时,两军方可随后掩杀。
马宝将军,张国全将军各率一万军士,分别伏于徐沪路两侧,冲杀突围而出的清军,亦勿拦堵。
夏完淳自率三万余在最后堵截,前几路军各自回身掩杀,以藉形成合围势态,最大限度地消灭清军。
神威将军还派出一支二千人的钩镰军,隐蔽于偏僻小道,专破清军骑兵。
夏完淳指挥若定,显露出卓越的军事天赋。
辰风佩服不已,莫非是得了张良兵书?
战事正如夏完淳预料的发生了。
是夜,残星冷落,月光熹微。
清营火光冲天,数十里外的明军看得清楚。
旋却清军被冲杀围击损失惨重,清军将领尚善清点残部损失过半,幸存将近四万余众。
想不到夏完淳竟是如此忠义英雄如此用兵如神,尚善知道难以挽回颓势,只得退却坐等吴三桂的宁远军到来。
吴三桂听说前线失利心急如焚,连连驱使宁远军昼夜兼程,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抵达目的地跟尚善的清军会合。
面对宁远军的到来,明军内部意见发生了分歧。由于初战的胜利,有的将领头脑发热,力主趁热打铁,乘狂飙军士气正旺,宁远军立足未稳,奔波困顿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不妨称为“激进派”,以马宝、石松将军为代表。
以辰风及张国全为首的“保守派”认为:明军新战,士兵困乏,兵员,军资急需补给,宁远军锋芒正锐,不如暂且避之,主张加固营盘以守为攻。
“少数派”夏完淳等人,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敌优我劣的客观事实,认为不应当正面接敌。他们研究双方军队的作战特点,认为宁远军擅长一马平川的兵团作战,提出纵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撤退于水网纵横丘陵密布的地带,伺机把敌军各个击破。
同时出现了三种意见,每种战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激进派跟保守派的意见完全相左,保守派跟少数派的意见有吻合之处。殊不知战争是一场具有冒险性质的赌博。然而,他觉得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决定。战机稍纵即逝贵在速决,统帅的优柔寡断往往贻误时机。
宁远军已经抵达了三天,明军内部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是夜吴清盟军突然发起前所未有的凶猛攻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明军打个措手不及。
明军的将领们正沉湎于胜利的喜悦,谁也没有意料到敌军会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