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放鹤亭 (第3/3页)
白蛇转世祸乱汉朝的传说。”子规问道。
“听过,王莽正是白蛇转世。”阴龙答道。
“那就不需再解释一通了,直接说结论吧。”子规对丹歌道。
丹歌点点头,“恩!我们经过三地查访,都指向了白蛇或是王莽。
因为王莽登基在公元八年,那一年刚好徐州天灾消去,所以我们查访的结论就得到了证实,徐州天灾必是与白蛇王莽相关!
而我们最初是从刘邦开始探寻的,刘邦又到过云龙山,所以断定徐州天灾是从刘邦斩白蛇时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于是徐州七年天灾的起因一定就是某样东西,这东西能隐匿身形而跟随刘邦来到云龙山,一直养精蓄锐,在平帝元年发作,又在王莽篡位得逞之后立刻消解。”
阴龙听完,一脸古怪地看着子规丹歌,“这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你们愣是想不到?”
“呃……,我们也朦朦胧胧,已经能看到这答案的全貌了,但是看不清晰,我觉得不是我们想不透,而是天机蒙蔽,不让我们知道。”子规答道。
“既然如此,你们就不必要再卷进来了。我也不说,你们也莫问就好。”阴龙不想他们再牵扯进来了。
“这……,也好。”丹歌了解阴龙的心意,也不强求,“我们回去吧。”
“好。”阴龙应下,和丹歌并肩而走,而子规走在两人之前。
“按照你们的推测,这个答案我已经知道,我们姑且称它为‘劫’。按照这‘劫’的特性来讲,即便是王莽登基,也只是使‘劫’的力量消减大半,便得不足为患,使天罚撤去,却并不能使它完全消失。那之后数百年的休养生息,这‘劫’应该会再次为祸,再次引发天罚才对。”
“你说的,是这个吗?”走在前面的子规指向一处石碑。
“这么巧?!”
丹歌阴龙急忙赶了过去,石碑上写的是《放鹤亭记》。
“放鹤亭?”丹歌疑问,转头望去,之前阴龙所站的亭子,就是放鹤亭。
《放鹤亭记》第一句: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嘶……”丹歌颇有深意地看一眼阴龙,“果然身处局中,每一步无心,都变成了有意!”
“这是什么好事吗?”阴龙苦笑。
“对你来说是好事啊,我们两个又莫名其妙地踏入局中了,你又多了两个伙伴,我们也就可以知道那‘劫’到底是什么东西了,不过保险起见,你还是先别告诉我们的好。”丹歌苦笑。
“我忽然感觉我纵使身死也并不凄凉了。”阴龙调笑道。
“我这一卦把自己算到徐州,到底给自己挖了多大一个坑啊?”丹歌满是质疑。
“你那二把刀的算卦之术,也就只能让自己信服。”子规调侃,忽而看到《放鹤亭记》当中的一句话,连忙念出,“听这一句: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又是西?这个方位透露的信息就很多啊!这里面机关暗藏,也许那个‘劫’的踪迹,就在这里面了。”丹歌感叹,“继续念吧,我和阴龙到放鹤亭上看一看。”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这一句何解?”子规念完后,又问道。
“这是说我脱不了干系!”丹歌恨恨地白一眼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