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前程如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 前程如梦 (第3/3页)

,一到了晚上,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除了必要的事情,哪里的人穷的连煤油都是能省就省。

    当初还是吴华在支教的那段时间,废了好大的功夫,写了好几次申请,村里,镇里,甚至是县城都跑了不下五六趟,才让上面的人记起了这个快被人忘记的村子。

    支教的第三年,村子才通了电。当看到电灯泡亮起的那一刻,吴华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激动,也有无奈。

    而命运的拐点,就是从这里发生改变。

    八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改变一个人。

    望着头顶有些陈旧的灯泡,吴华决然的摇了摇头:“重活一次,那鬼地方打死也不想去了。”

    打定了主意,心里突然的有一丝不忍。和那些淳朴的村民相处了八年,毕竟有浓厚的感情在。

    去是肯定不能去了。不过……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赚了大钱,未尝不能帮助那些村民一把。

    回过神来,吴华又在纸上计算了一下他上大学的开销。

    学习资料钱。

    学费。学杂费。生活费。这些都是钱。

    合计:七千六百块。

    看着这个数字时,吴华有些懵!

    90年代,动辄几千几万块是个什么概念?

    中小型城市,一个百来平米的楼房,三万块拿下。包装修,包水电费。

    一个纺织厂工厂的普工,每个月工资不超过30元。

    奢侈品也有。

    一部大哥大,两万多。

    一台电视,三千。

    一台冰箱,八千。

    畸形吗?

    不是。

    这才是市场常态,大哥大等高端产品刚开始流入市场,制造成本低廉。价格之所以吓哭了普通老百姓,完全在于资本家恶意的炒作,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资本方更注重打造暴发户的优越感。

    拜金,炫富时代的初步来临,就是在一系列欺骗和蒙蔽中,肆意生长,迅速腐朽了整个社会的风气。

    还记得当自己苦熬了八年,从那个小山村里归来时。

    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都市,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自己渺小的像一只蚂蚁,错愕、茫然!

    八年。

    让吴华与这个时代脱节,仿佛一个山野归来的原始人,被这个90年代末20世纪年代初飞速变迁的时代,嘲笑着,摆弄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