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 绝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二章 绝望 (第2/3页)

出毒药的来源,不管是导致钟承衡蒙冤八年,还是导致凌家人含冤未雪,显然都违背了做人应当有的基本原则和良心。

    钟承衡案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如果此刻暴露出来有关键证人当年因为害怕处罚,明知*的来源却隐瞒不报,让案件事实无法查清,必然会被千夫所指。

    周庆春并没有在报告里透露这个商贩的姓名,然而却写着,凌家戍,也就是凌俐的父亲,在案发前三天,曾经从那商贩手上购买过*。

    周庆春还在报告里说,那小商贩要求不透露他的名字,而对于凌家人的真正死因,他也已经有了眉目,相信不久后就会真相大白,还请所里向市局、省局汇报,做好舆情应对。

    看完报告,凌俐抬起头,脸色发白。

    她清晰地记得,在案发现场没有*的踪影,可三天前她爸爸买的*,哪里去了?

    吕潇潇已经明白过来,抬起头捂着嘴,满眼的惊讶:“难道说……”

    紧接着,凌俐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起来,嘴唇发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毒死她全家人的毒药来源,竟然是她父亲亲自购买?

    她怔怔地摇着头。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是她爸买的*?会不会搞错了?

    “不可能!”她斩钉截铁地强调着,却还是止不住思绪的发散。

    而周警官最后提出的,要做好舆情应对?

    是什么情况下,政府公权力机关需要做舆情公关?

    以凌俐有限的认知来看,当有不利于政府形象的突发事件发生,当公众对某些事件的观点很容易被媒体带歪时,当一旦处理不慎会造成严重后果时,这些情况下,才需要舆论应对,才需要做好舆情引导。

    周警官虽然没有在报告里说明究竟发现了什么,但他这最后一句话的提醒,已经表明他手里掌握的线索,必然对警方不利。

    再结合案发后的蛛丝马迹,和今天见到的这些东西,基本上案件的前因后果有了个雏形。

    李果今天给她看的东西,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是那四份证人证言,勾勒出了那一天,凌家人的生活轨迹,其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凌家戍。

    早上,他拎着酒一个人出门拜祭,打翻了酒瓶。之后回家,下午,凌俐母亲出门买酒,手上有了看起来很新的淤青。

    四点过的时候,流浪汉来偷东西,多看了凌伶几眼,被他拿狠狠门闩打了,还差点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

    再之后,钟承衡上门来,两人似乎发生了争执吵得很厉害。

    第二,是凌俐母亲的尸检报告。

    新鲜的淤青、多处的旧伤,显示在死亡之前的一段日子,她似乎过得并不那么好。

    最后,则是周庆春的调查结果。

    案发前三天,凌家戍购买过*,而在案发现场,并没有寻找到*以及包装。

    结合凌俐所知道的,当年家里经济紧张、父亲开始嗜酒如命、脾气无端暴躁、还有姐姐的事让他丢尽了脸……

    凌俐脑海里所有的猜想,都指向一个她从来没有想过的方向。

    看凌俐脸色苍白心神大乱的模样,聪慧如吕潇潇,自然之道她在想什么。

    她心有不忍,忙按住她有些冰凉的手,语气坚定:“你别慌,这些东西完全不能证明任何事,即使毒药真是你爸买的,也不排除犯人会临时起意拿*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