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骑兵的讨论 (第2/3页)
,一旦占领,必将引起敌人的震动,然后中央主力一部迅速巧战成都,如此一來,红军在四川便所向无敌了,既可以得到很大的休整,也可以得到极大的补充,如此,进可驻川渝、进可攻甘陕,反正能够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在这里,伟人亲**待李剑生,从这一刻起,红七军团将不再担当后卫的任务,而要肩负起铁翼前锋的重任,原來后卫的工作,由红八军团负责,李剑生那是坚定地表示,坚决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
眼下,李剑生便是一边率部大踏步前进,一边阅读中央通过电台发过來的电报,却是遵义会议上通过的那份《决议》,《决议》与历史上的并无不同:《决议》的内容否定了博古的报告,认为基本上是错误的,《决议》列举大量事实,说明红军在主观上、客观上均具备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条件,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在敌人采用“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的情况下,我们的战略战术应该是决战防御(即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以粉碎敌人,然而,我们却以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來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以分散兵力的作战方针代替集中兵力的作战方针,违背了我军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的基本原则,放弃诱敌深入的方针,而搞“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
就这个事情,李剑生读历史研究生时就作过推演,得出的结论也是这般,因此眼下一读,很是赞同这个观点,
至于《决议》指出的政治上问題,即“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沒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一事,李剑生心底也有认同,要知道,蒋某人前四次围剿红军,每每失败,那可是既有外因也有内因的,而第四次反围剿先前失利、后來成功,就因为有福建事变的因素在影响蒋某人,如果第五次围剿发动时,这个事变处理得好,李剑生相信,绝对有助于粉碎第五次围剿的,
至于《决议》指出的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題上出现的情况,李剑生更是深有感触,《决议》说,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时,“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沒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说实在的,李剑生对这个问題最有印象,因为他是深知这个问題的,在通道时候,他大骂中央领导,就说到了这个问題,
《决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