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孟彦大捷(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 孟彦大捷(一) (第2/3页)

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 ,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 ,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日军被迫北撤 ,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史称“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 ,薛岳指挥13个师,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爆发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 ,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前两次长沙保卫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

    三次长沙会战,都是薛岳指挥的,可以说,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比如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党主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薛岳所部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国民党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曾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永垂不朽”,张治中则夸他是“百战将军”,还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

    不过,也就是这个人,是一个和共产党部队作战多年的**将军,红军长征时,薛岳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八个师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威胁,可以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他也长追了两万里,***曾风趣地说“有劳伯陵兄远送”,在解放战争时,薛岳坐镇徐州,与陈毅、粟裕部队鏖战华东,新中国解放初,薛岳在海南构筑“伯陵防线”,毛伟人寄语解放海南岛的前线将领“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可见对其人的重视,

    不过,眼下的李剑生却并不畏他,他既了解薛岳将军在抗战中的斐然成绩和赫赫战*,也了解他的致命弱点,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其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