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说明 (第3/3页)
那么差劲,一冲就散,在文中也没有这样的表述。恰恰相反,丁一心中一直坚持认为,桂军的战力全国排名第一,中央军稍差,但火力好,而且也舍得死,实力强悍。但在丁一的文中,他们表现不佳,却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主角的队伍是长途奔袭,由曾中生的部队牵制桂军钢七军主力,那么在湘江边上的桂军部队就并非钢七军主力,当然,也有一支部队是钢七军的,即24师。主角的这长途奔袭,打是就是一个快字,打的就是一个敌人没有防备!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主角的部队在赣西南,在湘西南。因此主角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敌人身后,敌人因为没有防备而受大亏那是完全可能的。其次,主角选的时间很好。要知道,那是早上,作战双方都在作战前准备呢。阵地战,打的是白天,不象游击战一样,不讲规矩。阵地战打的是中规中矩的。这不是丁一说白话,而是那打仗确是如此。长征前期,红军也讲究打阵地战,中规中矩的打,与敌人面对面的干,硬拼,这才吃了大亏。主角的部队一上场,就是不讲规矩,乱搞。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打。所以才一击中的。至于早上这个时段,敌人正在吃早餐呢,正在装备武器呢,因此主角的部队赶上来,打敌人一个措施不力完全可能。第三,利用敌人的炮兵打敌人,也是这个理,因为敌人主力正在集合呢,被炮一轰,完全是送死。这个过程中,丁一其实有交待,这敌人吃亏就亏在大意上!第四,如前面所述,与44师大意被灭不同的是,24师是被分散灭掉的。丁一在这里特意有一个细节的设计,主要就是考虑这个师战力强悍,不好对付,因此丁一按四步棋设计:第一步,24师分两部分,其中两个团与史实一样,与红军对攻,在将红军打得重创时,他们自己也受到重创。第二步,因为主角的协助,先灭了这两个团。第三步,红军的力量增加,敌人的力量减少,力量发生了对比。而且主角通过历史的知识知道敌人的细节,但敌人不知道主角的细节。一个在暗一个在明,胜负已分。第四步,主角的兵力以两个军团对敌人一个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师强打,随你多强,只有死路一条。
五,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丁一的所作所写,其实还只是铺垫。要知道,这湘江战役不写那过不去;写太多,与文章主题“抗战”又有违背,因此这些仍只是过门章。丁一要快速往前推进。因此很多的地方,并没有细致的写,所以让各位看出了疑问。这是丁一的不对,所以在这里再次向镜子里的猪八戒兄等几个老读者致歉意,是丁一考虑不周全。谢谢各位的指正。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里不写,就没有红十五军团,就没有后面解散红三方面军的缘起。因此,这一切都只是为后面的作铺垫。因此丁一没有就那么些细节纠缠,也是如此。不过,丁一自认为,这个设计中,朋友们提的几个问题大都考虑进去了,也暗地里作了伏笔或是隐笔,并没有直接明说。又或者,丁一只是站在自己角度去想,没有站在读者角度想,却也是丁一思考不周之处。更让丁一没想到的是,大伙直接提出了这些问题,丁一这才发现不周之处实在太多,倒让大伙见笑了。哈,大伙直骂起来,倒让丁一很感动。镜子里的猪八戒兄提出,敌人的飞机没有飞来。其实丁一写的时候考虑个这个问题,所以在文章中也有一笔写过,时间是在修桥时:主角很奇怪,敌人的飞机怎么没来?在那时,丁一直接说了:原来也是敌人太大意了,认为已经把红军的主力给弄得这么样了,飞机暂时不用来。等后来吃了亏,飞机过来了,主角的部队却已经完成了任务。再后来,天晚了,来不了了。哦,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主角登场的时候,已是12月1日,湘江阻击战的最后一天,红军被桂军打得抬不起头,桂军不需要飞机出动是完全可能的。
好了。就写了这么多,大伙有什么问题直接说,丁一都看了。谢谢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