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章 步兵突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0章 步兵突击 (第2/3页)

查全国的所有满员、常备师在面临突发情况时的调动、行军、参战等一系列表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知他们先进入演习区域然后在开始演习。”施利芬也是能够举一反三的人。

    “不仅如此。其实陆军完全可以把假想敌部队组建的更强大一些嘛,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装备、最新战术,不计成本,全部给他们,如果打不过他们,总参谋部不就可以喊着‘我们未来的敌人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我们的陆军根本打不赢,我们要更多的经费来提升战斗力’了吗?”约亨坏笑着说到。

    这种建立一个有着天乐星科技,根本打不赢的假想敌部队骗经费的手法在冷战时期的美苏之间非常常见。美国人经常干着让红方被蓝方打得屁滚尿流然后喊着苏联人都是怪物吗跑到国会去要钱的破事,德国人现在也可以学习一下人家的先进经验嘛。

    看着约亨的坏笑,施利芬也心领神会的一本正经的说到:“将敌人的情况想象的更强大。更优秀,这样对我们来说才能准备得更充分。我们只不过是将敌人的情况考虑较为周密而已,并非是故意夸大敌人的实力。”

    不愧是总参谋长,一脸正气的说着不要脸的话。

    “还有,总参谋长阁下,密集的队形在现在火力密度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导致机枪一扫一大片,炮弹一发就是一整块的情况,因此我认为,新的步兵进攻战术应该拉开士兵们之间的间距,用较松散的队形进行进攻。这样在进攻我们面对敌方火力出现的伤亡也会比较小。”

    “您的意思是使用散兵线进攻?可是这样的话我们会出现因为部队的进攻宽度过大,导致军官无法有效的控制部队啊。”施利芬提出的就是散兵线战术必然遇到的问题。

    其实早在拿破仑时代,步兵进攻阵型就有着从纵队-疏开队形进化为散兵群队形的发展趋势,然而欧洲各国却没有从这场战争吸取宝贵的经验,也因此让集群冲锋队形在欧洲盛行了四十多年,直到一战的现实将耳刮子狠狠的扇在所有人的脸上。

    其实德国人早在1902年就进行过散兵进攻战术的演练,一个编制为80人的排散开的宽度达到300米,一个960人的营宽度则达到3000米,这让在靠口令指挥部队的时代给部队协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因此德国人没有将这一理念坚持下去。

    “如果是一般的部队的确会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这支部队是精锐部队,部队内部有着数量较大的老兵和士官,那么军官在进攻前将作战目标详细分派给士官,而以士官为心的每个战斗小队则在士官的指挥下进行进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指挥困难的问题。”约亨说到。

    “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进攻部队的编制过于臃肿导致的这种指挥困难?”施利芬问到。

    “是的,一个连有240人,但是军官只有5个,在这种情况下将进攻正面宽度拉宽当然会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