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新经济政策 (第2/3页)
而银行崩溃标志着信贷体系的瓦解,没有了信贷就更进一步让生产者们无法继续维持投入。而经济危机下,人民的消费能力和市场的消化能力都大幅下降,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低价销售商品不仅不能获得例如按,反而会造成亏本。这种情况下,生产会停止,为了维护价格减小自己的损失,生产好的产品会被销毁。
而在这些苗头都已经出现的时候,卡普里维联合大资产阶级政治力量提出政府干预,并且实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维持稳定,减小损失的政策在帝国议会几乎没有反对者。
很快,对金融业的整顿最先开始,帝国政府开始禁止黄金兑换,并且宣布私藏黄金违法。勒令所有银行进行休业整顿,坏账烂帐进行全面盘读和清理,也因此造成短时间的金融真空,断绝投机者的机会,并给政府介入争取时间。
对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开始加大,帝国政府召集大量经济学家和法律学家开始制定新的金融交易规范,最大程度避免金融投机,裸卖空交易、内幕交易、传播虚假信息、操纵交易价格等等行为以法律形式被禁止。
与此同时,政府进行粮食收购以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利润,同时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刺激生产持续运行,这系列举动受到了几乎整个德国的收益阶层的支持。当然卡普里维也不是省油的灯,想光占便宜怎么行?于是所有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原料、生产工具、运输的相关企业都必须以最低利润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想反对?那么你就会被排除在政府项目之外,然后自生自灭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少数利益受损的人也没法反抗大流,当然了,反抗也没用,德国可是君主**国家。
而且帝国政府不仅积极扩大内需,积极向外寻找市场。奥匈帝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也损失惨重,大量工厂的倒闭让国内工业品供应不足。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向情况好得多德国求助。而且为了获得德国的支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赠送给约亨20%的斯柯达公司的股份,让自己的女婿去帮忙说服德国政府。其实根本没这个必要,奥匈的要求正好与试图扩大对外出口的卡普里维的一拍即合,德国和奥匈顺利达成贸易协定,开始用各类工业品从奥匈换取原料和粮食。
而奥匈的主要粮食生产出自匈牙利,而工业品则出自奥地利,而德国人为了维持生产的运转用相当低的价格将商品输入奥匈,这一举动开始损害奥地利工业生产者的利益,而匈牙利人则因为自己的商品能够出口则维持了基本的利润。而此时奥匈帝国只能通过从德国进口工业品来维持社会需求,因此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且在约亨的授意下,卡普里维开始刻意在奥匈境内造成马克更为坚挺的印象,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