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断改良的马克沁 (第2/3页)
国炮兵委员会依然认定它对夜战部队帮助不大,但是俄国要塞武器委员会倒是非常感兴趣,认为它能震慑住进攻要塞的敌人。因此决定小批量采购。本着狮子大开口,不赚白不赚,漫天开价,落地还钱的精神。约亨给俄国佬开出了每挺350英镑的高昂价格,俄国人当然不会答应,于是双方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最终以每挺300英镑的价格成交,俄方订购了50挺,总价1.5万英镑折合30万马克,交易于10月达成。新枪配属帕米尔高原卫戍部队,而这些枪在未来则会参与强占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清国领土的行动。
眼看俄国人采购了,再加上HK公司的刻意宣传,就连奥匈也动了心思,当年在自己家没被选的马克沁机枪一转头被德国人收入囊,而且还小批量装备了,然后就连俄国人也少量采购了一部分。就是奥匈人再蠢,也知道自己漏过了一款好武器。不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奥匈人也有自己的优势。
得到了德国人提供的无烟火药技术,奥匈帝国推出了自己的无烟火药步枪弹,8×50R曼利夏凸底缘圆头弹,并且将原本使用黑.火药子弹的曼利夏M1886步枪改成发射8×50R步枪弹,新枪被命名为曼利夏M1888,在结构和外型上几乎和M1886完全一样。
有了全新的步枪弹,因此奥匈向HK下订单,要求小批量采购一批可以发射8×50R步枪弹的马克沁机枪。对于奥匈人,约亨到没有刻意去坑他们,新枪与MG88只有使用的弹药区别。经过短暂的试验过后,奥匈人就兴冲冲的订购了100挺,一口价,同样300英镑一挺。奥匈人也爽快,没还价,60万马克成交。
两笔订单虽然都不大,但是为HK公司的销售开了一个好头,而新上任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监施利芬,是一个十分注重新技术运用,对新式装备发展有着极高敏锐度的人,他上任后立刻注意到了这种全新的自动武器,而之前马克沁机枪在普鲁士陆军内的良好反应则坚定了施利芬为德国陆军大量装备这种武器的决心。不过施利芬并没有出于为了讨好皇太孙而直接采购MG88,而是根据自己的考量提出了对新枪的要求,减重依然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为此马克沁很是伤脑筋,而要获得德意志陆军的大规模装备,对枪继续改良是必须的。于是约亨继续动嘴剽窃,而具体制作就交给HK武器制造厂的设计师们去实现了。学习维克斯版马克沁1908型的轻量化设计,将原本的马克沁机枪上枪机机构上的弯曲解锁结构倒转过来,有效地利用了原来枪身内闲置的空间,这一改动把沉重的钢制机匣整体高度降低了5厘米;将原本会把打完的空弹壳送入抛壳管向前抛出的精巧的抛壳方式改为直接从机匣下方一个带滑动防尘盖的长方形抛壳口抛出,使抛壳机构得到简化;增加枪口后坐力增强器,提高自动化装弹的可操作性;使用简化了工艺的马克沁1905式的进弹口卷弹轮;取消了原来黄铜制造的冷却水筒,换用薄钢板制作;和马克沁1941一样的水套和加大了的注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