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本茨、迈巴赫和戴姆勒 (第2/3页)
总是抛锚,被别人冷嘲热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怕出洋相的本茨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驾驶它。直到1888年9月的慕尼黑博览会,本茨的汽车才一举成功。
因此不知道自己时来运转只需要再等7个月的本茨面对德国皇太孙的邀请没有丝毫犹豫,约亨于是带着本茨前往斯图加特的郊外康斯塔特拜访戴勒姆和迈巴赫,而此时的戴勒姆还没有成立自己的汽车公司DMG,因此对于皇太孙殿下带着另一位汽车发明人前来寻求合作也是十分欢迎。说来也有趣,两位汽车发明人所居住的小镇相距也不到80公里,而未来发展起来的汽车巨头奔弛公司和戴姆勒公司于1926年合并为著名的梅赛德斯奔弛公司,但是两人一生都没有见过面。
三位著名的发动机发明家一见如故,相互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大有相见恨晚,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的感觉。而约亨在这种专家级的讨论前只能乖乖当听众,不过偶尔插上的几句也能让这些大神们眼前一亮。
由于汽油机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来自于奥托发动机,因此奥拓循环这种初课程约亨前世还是学过的,而且单个活塞上上下下4次动作只有一次向外做工,因此约亨提出的4个汽缸错开工作周期,并且连接飞轮,确保活塞的动力输出间隙依靠旋转储存的能量利用惯性保持继续稳定运转,这实际上就是直列式发动机。虽然未来汽缸成一定夹角交错排列的V型发动机因为尺寸更小而更容易布置,此时提出这种设计也能做出来,但是在汽缸数不多,马力要求不高的时候采用这种结构相对复杂,成本更高的设计显然意义不大。直列式多缸组合的思路对三位大神来说显然很有启发性,而未来的第一种四缸发动机实际上正是迈巴赫的设计。而采用水泵加散热风扇的液冷循环冷却系统,四轮**运作的螺旋弹簧悬挂系统都让三位大神十分感兴趣。
三位都是动手能力超强的人物,立刻动手根据约亨的思路开始勾画草图,很快这些设计思路都变成简单明了的草图跃然纸上。而三人都表示非常希望将这些设计变成实物。而接着约亨又提出在发动机前置,车体外罩上车壳使外形更美观,然后再采用橡胶充气轮胎来提高行驶的舒适度。并且希望可以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向市场推出这种车型,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推迟到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约亨想要打造出的就是类似福特T型车那样的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的经典,而市场会推动技术进步。约亨可是指望着未来德国陆军起码拥有一部分精锐能实现摩托化,全面是没戏的,即使到二战能全面实现摩托化的也只有工业能力吓人的美国。而且汽车一旦开始代替马车成为交通工具的主流,那么什么会随之跟着一起发展?就是石油,而随着石油消费的大幅升高,握有各种石油产区地址的自己以此为先机,以喀麦隆发展起来的石油公司为平台,就能快速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且也可以加大德国的石油储备,扭转未来德国依然十分依赖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