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来自非洲的黄金 (第2/3页)
非洲少有的能对外出口粮食的国家,约亨可不希望和历史上一样,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原料的生产,因此让殖民地只从事单一经济作物的种植,最终导致殖民地的粮食不仅不能填补国内粮食的缺额,还要进口来满足殖民地需求。如果在喀麦隆加大粮食的生产,那么当喀麦隆生产的粮食开始缓慢进入德国市场,导致德国粮价下降,并且通过内部的有意引导,流传帝国要降低粮食进口关税的消息,这就会让大量靠土地吃饭的容克贵族不安,这个时候再放出喀麦隆拥有大量的适合种植的耕地的消息,并告诉所有人帝国给予在殖民地进行农业种植的德国人在土地购买价格、税收上给予优惠,加上雇佣当地人进行种植远比在德国本土的成本低的多,就会有一些胆子够大,又不那么守旧的容克地主们投身到殖民地的开垦大业去,至于那些死抱着自己在本土的那么读耕地并且反对帝国加大对殖民地投入的家伙,等从俄国大规模进口粮食的时候,有这些人哭的。而愿意去喀麦隆投资的人多了,也带动了喀麦隆整个殖民地经济的整体发展,而殖民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又会让更多人来这里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由于总体的殖民政策偏向温和,加上前期投入并不多,因此总体进展并不算快,前来的德国移民的数量不算多,吸引来的国内资金也有限,但总的来说进展还是明显的。而且由于不完全采取武力掠夺,而是采取分化拉拢的政策,并且不像历史上那样通过武力逼迫当地人服劳役、强制工作甚至抓捕奴隶,因此目前殖民当局和喀麦隆各个地方势力的酋长们关系并不算紧张。而且采用雇佣当地人工作并且给与报酬的方式后,殖民地的开发以及土地的耕作效率还是喜人的。当地人手有了马克后,他们要购买物品又只能选择德国产品,因此又刺激了德国轻工业产品在喀麦隆打开了市场。虽说数量有限,利润也不丰富,但总的来说显然有一个好的开始。而眼看喀麦隆的发展成果喜人,为了加大对周边区域的渗透和势力范围扩大,今年帝国政府决定将喀麦隆的行政管理机构扩充到30人,并且让当地驻军数量增加到500人,而明年给喀麦隆的津贴也上升到1000万帝国马克(注1)。不过这个计划很快因为一个消息的传来而被推翻了。
1887年8月20日,从喀麦隆杜阿拉港传回来的电报,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取样、化验、分析,帝国的探险队在约亨所圈下来的区域内发现了多处黄金和钻石矿脉。这个消息立刻读爆了高层对殖民地的热情,毕竟当年普法战争获得了50亿法郎的战争红利,在德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消耗殆尽了,德国国内的众多垄断巨头们的确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撑他们的发展。而具探险队的消息立刻让已经预感到德国银行体系的货币发行量开始萎缩的帝国上层十分激动。不过发现了金矿的区域已经有言在先,被皇太孙殿下包圆了,所有人一边感叹皇太孙殿下的运气外,另一方面则希望皇太孙将黄金开采出来以后别全堆到皇家的库房里面去了,否则增发货币可就没指望了。一时间对约亨的态度都亲切了不少,不得不让约亨感叹这就是金钱的力量。
有矿脉在手,而且所有权属于皇家,这同样让腓特烈皇储十分高兴,因此面对约亨的请求,从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