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3页)
也许是希望我们可以记住她的道理,并为之受用。每每说完奶奶还要添上一句:“你们这些孩子呦,吃了我做的饭,可得好好学习。”
奶奶年轻的时候都是自己上山砍柴火做饭,后来年纪大了,砍不动了,学校就规定,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得向学校交纳一百斤柴火或者一百元柴火费。
何理就告诉我说:“我们自己砍柴吧,咱两家里赚钱都不容易,大人们也没时间砍柴。”
“好呀!好呀!”我一口答应。
妈妈们有些担心我和何理这小身子骨可招架的住,何叔和爸爸绝对支持。爸爸说:“让他们多吃些苦头,锻炼锻炼,当妈的只管做好吃的给补上。”
尽管妈妈有些担心,但还是顺了爸爸的意思,每次放学我带着何理上山砍柴,妈妈都再三叮嘱:“注意安全,照顾好何理。”
“好!”
为了方便把砍过的树拖到食堂,我们就近选择在学校背后的大山里,也就在这座山上,我和何理结识了两个我们共同的朋友。
是的,直到五年级,何理终于有了除了我之外的朋友,一个是余满意,一个是李树,他们是五年级另一个班的学生,也是靠自己砍柴交给学校的。
当其他同学放学后忙着温书或者玩耍的时候,我们四个开启了一段艰难又充实的旅程,像是游戏里进入了刷副本的地图,更大的考验和惊喜都将来临。
余满意给我们的组合起了个名字叫“柴火兄弟”,何理当即反对:“怎么就兄弟了,这不还有女生呢!”
满意拍着何理的肩膀说:“但你是好哥们儿啊。”
何理:“也是,那就叫‘柴火兄弟’吧。”
那一刻,何理第一次拥有朋友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5
余满意是食堂烧饭的老奶奶的孙子,很早以前,他们俩就相依为命了。
校长看奶孙俩可怜,再加上奶奶为学校做了这么年饭,就告诉奶奶满意的柴火别交了。
校长说:“阿姨,您年轻的时候为学校砍过那么多柴火,这是应该的!”
奶奶:“嗯,好!”
校长走后,奶奶转过身就对满意说:“满意啊,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奶奶砍不动柴了,指不定哪天饭也烧不动了,有些事就得靠你自己了。”
满意说:“奶奶我知道的,我自己砍柴给学校,不搞特殊化。”
说着满意干劲儿十足的往山上跑,奶奶在后面喊他:“当心。”
满意早就跑的没影了,只听屋后传来少年悠长的回应:“知道喽!”
满意的爸爸妈妈很早就离开了他,满意跟我们说起这段故事的时候,晚霞比寻常更好看,金黄色的霞光把万物都融为一体,一朵云吻着一朵云,一座山镶着一座山,一棵树裹着一棵树,它们都泛着太阳色的光,大有一副要和黑夜较个劲儿的意思。
满意最后一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的场景也是有这么绚烂的晚霞。
满意的爸爸说:“儿子,爸爸妈妈明天要出去打工了,你在家听奶奶的话啊。”
满意:“好,我会想你和妈妈的。”
过多的对话,满意也记不得,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打那以后满意就再也没见过爸爸妈妈。
有人说满意的爸妈在外地出了车祸去世了,也有人说他妈妈跟着个有钱老板跑了,满意从来都不理会。
我问满意:“将来有一天,你会去找爸爸妈妈吗?”
满意:“不了。”他说的低沉而坚决,我正好奇他的偏执,满意给出了他的答案:“我得照顾好奶奶。”
那一刻,满意望着将落的夕阳,眼里有金色的光,孤独却如同钻进了黑夜一般猖獗。
满意其实很宽心,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嘻嘻哈哈的样子,喜欢吹牛,有事没事哼着永远不着调的歌,如果他不说,谁也不会想到他背负着那么悲伤的故事。
悲伤让他更早的懂事,快乐让他更好的生活。
6
我记得学校的墙壁上有过这么一段话:“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段话形容李树再好不过了,打我认识他开始他就是一个规则之内的人。
但李树从来都不是畏惧规则,更多的是尊重,以及他骨子里的善良和正直对正义的维护。
在东街的尽头,一看到堆成小山的废品,就是李树的家了,那是他爸爸妈妈经营的一家废品回收站。
李树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可以独自收废品了,那时他爸爸妈妈会去远一点的村落回收废品,附近的街道就交给了李树。所以呢,李树从小就成了家长们要孩子学习的榜样。
“看看人家李树多能干,哪像你!”这是街道上所有同龄的孩子都听过的教训。
最开始李树上街回收废品,大人们心疼这孩子,都把家里废纸废铁打包好了送给李树,平常人家的废品留着没用,顺手送给李树也无所谓。
但李树从不接受这些馈赠,无论什么废品,他都一律付钱。
李树说:“我是收废品的,不给钱就变成捡破烂的了,这不一样。”
大人们总觉得欣慰,也时常感慨:“这孩子,可真固执。”
我、何理和满意能在山上碰到李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那天,老远就听到他砍柴的声音,浑重有力。走上前去,就看到李树有模有样的正砍着一棵碗口粗的大树,旁边堆放着他已经砍过的柴火,他有些累了,满头大汗,几刀下去已是筋疲力尽。
李树瘫坐在厚厚的落叶上,大气直喘,见到我们几个,露出了他憨厚的笑容。
都是来砍柴的,大家心照不宣,满意笑着说:“一起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