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书院天下 第二十一章 草庐,庐上有青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书院天下 第二十一章 草庐,庐上有青烟 (第3/3页)

和尚在腹诽某人的同时,也只能点头苦笑了。

    众人寒暄间,又有诵读之声传来。

    “擅自誉者,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权,非有善因,或可得善果。既此,百姓亦不好苛求。官分四种:一者廉如清水,德才兼备;二者迂若陈糟,有德无才;三者啖如蚊食,德逊才重;四者贪如饕餮,败德掩才。其一者,稳占“立功、立德、立言”之两甲,多见诸演义,现世凤毛麟角;其二者,不得原儒要解、朱儒精髓、孟儒心学,迂腐不成事,或可谥“文呆”二字;其三者,有小瑕而有大能,攫小利而戒大贪,可内圆外方也可内方外圆;其四者,德行操守已为虫蛀,有无治才亦盖棺定论。私以为,需“崇一轻二戒四为三”,方可利大于弊也。”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一会儿又嗡然作响,议论纷纷。

    “这人,好狂妄的口气!”白七月咂舌,心中却细细品味其中深意。

    “草庐之中,确实无不可言啊!”琼子则对开创草庐清谈之人心生敬佩。

    这时,朗读声又起,草庐内立刻静了下去,不论是赞同者还是反对者,亦或不屑者,都想听一听,那个奋笔疾书的平眉少年到底还有什么惊天之论。

    “商必奸,官必贪——此言夸却不过。官场似深潭,非至清而无鱼之溪水。小贪而大治忝为官首选,亦是难成之事。人欲难自克,适可而止且收放自如,何其难也!另,官者勾连,岂有独善者?小吏依上官、部郎依阁老、辅臣依主相,主谋者携附庸者,裹逼有意者及无心者,个连成串,串联成片。呜呼,心不坚,岂得平尧?志不渝,岂泽天下?”

    笔停,声落,草庐之内,无人言语。

    “此人是谁?”一会儿,回过神来的众学子,首先都想这样问上一句。

    “孙平山!有些伍大夫子的味道啊!满福,他做你小师弟可好?”草庐二层有隔楼,是书院师长旁听学子清谈的处所。戚胖子为了躲避那个眼神犀利的明丽少女,误打误撞进门后,才发现里面一位黄发中年,一位瞎眼青年,正在品茶吃糕点。咦?这不是太清夜宴上给我腰牌的那个瞎眼青年吗?虽然知道青年在书院中定是身份不俗,但是当中年称呼青年小夫子时,戚胖子还是惊出一身冷汗!嘶,好大的来头啊!

    所以,平时涛涛不绝的胖子乖巧地站在一边,文静地像是不常出入闺门的二八少女。

    此时听到小夫子回头跟自己搭话,戚胖子竟然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他愣神,旁边的王锦之则吃惊道,“小夫子,确定了吗?要知道,书院夫子也只能有三个亲传弟子啊!”

    “嗯,定了!大师兄虽然是光头,但是却猴精儿。二师兄是猪头,凭的奸猾。三师弟木讷少言,却心有正气。绝配啊!”小夫子啧啧嘴。

    “唉!好运的人啊!特别是你,好运的猪啊!”王锦之虽然听不出小夫子话里的段子,但还是指着戚胖子笑骂道。

    要知道,偌大的书院,只有七位夫子,除了新晋的孟一苇,另外六位都已是年迈老头,就连门下弟子都已不复青年,哪里还会收什么关门弟子?

    只有年轻的孟小夫子,才可能从书院学子中挑选三位,收入门下,亲自教导。如今,孚瑞阁的书生,德牧社的武生,甚至是上五府的教习,都争破了头,谁让小夫子是书院的传奇人物呢?可没想到小夫子居然选了三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员。

    孟一苇倒没有想太多,他此时正望向窗外,晨光中夫子像。

    心中想道,“大夫子啊!你身后庇护的草庐,正长着你挂念的蒹葭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