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绝处逢生显正道 (第3/3页)
的机会。
第二天清晨,他便听到农民军的欢呼声,甲战士喊道:“北京攻克了,你看人家都去抢宝贝了,走咱们也去!“几个士兵一听便争先恐后的去抢宝贝去了。任浚趁着这个机会逃跑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底,四月初,任浚辗转千里历经艰辛回到了家乡夏庄隐退。孙廷铨以及父老乡亲们听说便争相来看望,而任浚旧伤加新痕让他卧床不起。之后大学士孙廷铨在书中写道:“昔甲申之变,公(任浚)自贼中逸归,父老奔问官守,余适从之,因得其死情状。又见其创痕,自发际垂于眉末殷然尚未复也,心甚壮之。“
而就在任浚的逃亡途中,紫禁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打正月初一李自城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后,他的气势愈加凶猛,正月初八便带领主力从西安出发直杀向北京,一路上他势如破竹,明军纷纷战败。!二月十六日,李自城在进攻北京的途中发部了《永昌诏书》,大骂朝廷并要崇祯看清形势投降!而性格刚毅的崇祯皇帝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一个曾经下过“罪己诏“书的皇帝夲来就有愧于祖宗,如果投降岂不是更有辱于列祖列宗,尽管他竭尽全力的想拯救大明王朝,但终归还是大势已去,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无望的走上了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下自缢身亡!直到三月二十二日,农民军才发现了他的遗体。他的衣袖上写有两行墨书。一行是:“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另一行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一代君王就这样悲壮的离世,他带着愧疚,带着屈辱,带着遗恨走了。虽然他个人带着这种心情离去,但是他太不应该,他应该坦然离世,他虽然没能拯救大明王朝,真的并非他之过,他不过是延续了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的死期,他每天都在努力的做着,他在履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却从未过着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真正的生活!他从登基的那天起,他扛起的是一种责任,从不停歇直至死亡,尽管历史始终在赞美歌颂成功,但是崇祯皇帝的历程同样值得歌颂,他是一代明君,虽然他倒下了,但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