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更多的思考 (第3/3页)
集权的体制,民主只能被极其有限的考虑和使用。罗志坚信这一点。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名著《三体》中有一段描述很准确:在人类真正进入了外太空,不可能回归家园的情况下,集权只需要五分钟。这既是为了活下去的理性思考,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把握。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一致的。集权,男性对资源的支配权更大,这就一定会导致女性地位的下降,直至成为附属品。这不符合现代人的思维逻辑。罗志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但他冷静的考虑,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改变,变成一个狂热的男性权力主张者。一切都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当见惯不惊成为理由后,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理性上讲,氏族,是必须存在的形式。除了遗传基因的丰富以外,增添人口也是群体存在的先决条件。老人们都喜欢提倡多生孩子,是因为他们为家族姓氏的存续而担忧,如果一代人中只有一个男孩,那下一代以后家族的姓氏是否还能延续就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情况扩大了,如果残存的人类不多生育,群体的存续就是问题。多生育,除了令人恶心的伦理问题,剩下的就是氏族结构的必然存在。那么,在氏族社会中,财产应该如何划分呢?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当然,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人们会自然如此。但实际上,会有很多例外的情况。南非电影《上帝也疯狂》中探讨过这个问题: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希族人们以原始部落的形式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从没有过“私有财产”的概念。一天,一位飞行员在天上把一个玻璃质的可乐瓶扔到了沙漠中,被布希族人拾起。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被研究出了各种功用,擀蛇皮、拧衣料、处理食物、印制花纹等等,人们一时间都为了它而争抢不已。“私有财产”的概念本就源自一定程度的稀缺性。资源过于稀缺,人们会自动的聚拢到一起,共同使用资源,私产是不被允许的。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只要资源足够生存,哪怕只是暂时的足够,也会引起另外的欲望,从而产生将额外的资源“据为己有”的想法。这就是现在的情况:生存资源可以支持几个人正常的一生,而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些额外的资源如何分配?争夺资源,是战争的本质起源,各种狂热于征服的统治者的意志只是表面的原因。经济结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小规模的战争,从而瓦解小规模的人类社会。
那么,连自己都如此迷茫的情况下,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后代呢?从小的方面说,难道要教导他们去和与自身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们繁衍后代?从大的方面说,文化的传承怎么办?
罗志摇摇头。科学如果被传给后代,如何向他们解释现在的情况?他们会怎么理解近亲通婚?文学和艺术又如何传承下去?爱和美将怎样被后世的人体会?一切人类的感受,都是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前后的因果性万不可颠倒。而现在就是颠倒了这种因果性,第一代的人已经具有了人类数千年发展出的感受,但他们的后代却无法体会,也不能传承。
人类将会走向何处?这些令人头大如斗的问题萦绕在罗志的脑海,以至于他忘记了身在何处。良久,他抬起头看了看窗外,太阳已经过了头顶,一块路边的牌子上写着:太仓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