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更多的思考 (第2/3页)
提炼燃料……这些还只是生存的需要而已,如果想重新恢复人类的文明,还必须尽可能的繁衍、建立学校、开展生产,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而现在所知道的一共不过五个人。
罗志躺在后座上,心潮起伏。他想的很远,想到了人类文明延续的重任,可能就扛在数量微乎其微的几个人的肩上。他想到了一条曾经的新闻:一个澳大利亚人出门远行,家里的十几只猫无人照顾,在吃光了能找到的食物后开始互相残杀,被发现的时候,只剩下一只存活下来。在极端的情况下,这也许也会成为残存人类的写照。奇怪的是,他并没有为此感到紧张,反倒涌起了一股强大的自信。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身边的人,并探索着把群体壮大。环境会把他锻炼成钢铁般的人,足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200万年前,南方古猿在南非的丘陵和草原间艰难存活时,不也是为数不多的小群体吗?就是在刚刚离开的汤山,雷公山上的葫芦洞中还发现了距今20多万年前的智人头骨化石。如果他们都能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息直至诞生人类文明,自己这几个人一定也可以。
只是,繁衍需要两性,罗志看了看驾驶座上的刘雪娟,心里闪过一阵刺痛,她的任务将会很重要,很艰巨。当然,不出意外的话,刘雪娟也会愿意产下后代,即便不是为了人类繁衍的重大责任,母性也是女人的天性之一。可是,如果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为了更多的繁殖,也为了产生更多的遗传可能性,她可能会不得不与尽量多的男性产下后代。这不仅会违背刘雪娟的意愿,就连罗志自己也很难接受。而且,这些后代之间也不得不……
伦理在文明面前,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罗志不敢往下想。他看出来,自己的“钢铁意志”的幻想在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感受面前,有时不过是泥沙瓦尘。
他不愿再想下去,可越是拒绝思考,想法就越是蹦入脑海。
还有政治结构,或者还谈不到政治,只是一小撮人的组织关系的问题。人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
在古人类学和社会史的研究中,有很多事例可以借鉴。比如说,母系氏族社会。这就要放弃现代人类建立的全部社会标准,从头开始。刘雪娟将会成为整个氏族共同的老祖母。氏族聚居在一起,以母系血缘作为纽带,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对父系血缘的归属一无所知。遗传的多样性需要靠时间来打造。几十代人过去以后,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将会重新丰富起来,而自己这几个人会被作为祖先收藏起来,供后人展览凭吊。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女性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大于男性,因为子女是氏族存在和维系的核心,而子女是只能认得出母亲的。但这种结构可能会受到残存人类中大部分男性的坚决反对,无论女权主义以前在世界上如何蓬勃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男性群体总的生存能力一定是大于女性的。至于子女的父系血缘问题,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
如果建立父系氏族社会,女性会逐渐沦落为男性的附属品。当然,女性在智力上与男性是平等的,对人类生存并繁衍下去的贡献绝不会很小。但问题是只有这么少的人口,群体是十分脆弱的。无论是从客观上考虑,还是人们的主观意愿,为了群体的存活着想,最终一定会形成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