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鬻子一章 (第2/3页)
夷为秩宗以典三礼,夔为乐政以和神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夏禹栉风沐雨,冠履不顾,敷九土,乘四载,凿龙门,辟伊阙,导百川,建万国。微禹之功,人皆鱼矣。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
君王欲绿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无所为替,则可以长保宗庙社稷,以为人始也。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德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德,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故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贤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顽嚣之谓。夫贤与不肖见于行,此二者同出于性而异名,皆杖于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村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有过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常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怀尽忠之节,必修于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于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冥然无知,愚之谓也。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言明主推心于人,以取良史而不独任也。士民与之,明上举之;得于众心,善于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士民若之,明上去之。若如人者,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人主总群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于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于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于民,然后随。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极卑下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卿相者,诸侯之丞也。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故封侯之土,秩出焉。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